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畅谈中欧关系30年

文字:记者 武计冉 实习记者 朱志超 陈丹霞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11-1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月17日晚,“文化、科技知识百讲”之116讲在我校南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先生应邀为广外学子带来了一场以《对外开放30年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我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出席讲座并向梅兆荣赠送礼品。


赠送礼品(图/实习生 董晗笑)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首先,梅兆荣从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开始,回顾了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及需吸取的教训。从1975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关系到现在,中欧关系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从建交到上世纪80末的平稳发展期;1989年后欧共体对华进行“制裁”导致的倒退期;1994年宣布恢复领导人互访机制的复苏期;1995年后则进入快速发展期,以连续五个对华政策的出台为标志,在这互利合作成果丰硕的期间,双方经历过了从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转变。


激情演讲(图/实习生 钟致睿)

  梅兆荣强调,在堪称曲折30年的中欧关系历程中,虽然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仍存在差异,但影响中欧关系的决定因素还是国家利益这个大道理,其它的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目前中欧关系调整最深刻,变化最突出”

  “欧盟对中国的定位有所改变。欧盟不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是经济强国;不再是战略合作伙伴而是竞争对手。” 梅兆荣就欧盟出台的第六个对华政策讲述了中欧关系有所减弱的现状,并且强调这种变化是深刻突出的。


分析变化(图/实习生 董晗笑)

  他提到目前中欧在意识形态方面分歧加重,欧盟在对待涉及台湾、西藏等核心利益问题立场有所改变,以及欧盟要求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日益加重等变化。之后,梅兆荣还详尽分析了导致目前中欧关系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

“欧盟难用一个声音说话”

  梅兆荣向观众阐述,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欧盟是一个世界上影响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洲统一体。事实上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内部其许多成员国所赞成的观点、政策并不统一甚至相悖,例如英国并不支持欧盟的一体化,只希望能保持一个大市场以满足本国的贸易需要;但是德、法等国则希望推进一体化的进程;此外,捷克、荷兰等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由于利益的需要,又很难与旧成员国达成一致的共识。因此梅兆荣认为,现在的欧盟很难做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讲座现场(图/实习生 钟致睿)

  最后,在中欧关系的未来展望上,梅兆荣表示,基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互相依赖与促进,未来中欧关系仍可抱谨慎乐观的态度。

附:梅兆荣大使简介
  1934年出生,1951年至1953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中国驻西德大使馆工作。1985年1月起任外交部西欧司司长。1988年6月至1997年1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梅兆荣先生曾担任中央两代核心领导人德语主要翻译,出版了多本译著,积极参加各种国际问题研讨会活动,并发表国际问题分析和评论文章数十篇。目前被外交部聘为特邀调研小组成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