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毛思慧再现澳门电影文化

文字:通讯员 赖志玲 赖晶蕊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4-22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4月16日下午,澳门理工学院贝尔英语中心教授毛思慧于北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办题讲座,主题为“From ‘Sin City’ to ‘Sim City’ : Representations of Macao in Contemporary Cinema”,为英文学院的师生们献上了一场影视与文化的盛宴。

  曾任广外英文学院院长的毛思慧,此次“回家”为英文师生带了一份“厚礼”——他三年来一直深入研究的课题:讨论电影文化,揭开澳门面纱。毛思慧指出,澳门电影事业经历111年,不同年代的代表作,见证了澳门的变化与发展,再现了这座殖民城市的前生今世,也透露了各个领域对澳门当代文化有动机的再现。

  “澳门的特点是什么?”毛思慧分析说,澳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殖民文化——至今,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它依然保留了许多殖民遗迹,而新年期间,在大马路广场两旁装饰着中国传统灯饰和剪纸的欧式建筑则透射出中西文化对澳门的影响。

探秘电影文化
毛思慧分析澳门特点

  其次,语言多样化与文化多元化也是特点之一。在澳门的人可以学到包括粤语、葡萄牙语、英语和普通话在内至少四种语言。饮食也呈现出多样化,国际交流无障碍。最后,澳门还存有种种有形无形的文化界限——澳门做到了在多种文化中突破界限,并使之交融共生。

  毛思慧通过电影回答了“澳门典型的面貌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他首先介绍了50年代取材于澳门的美国电影。以007系列为例:影片中,澳门人的形象通常是负面的、底层的、傀儡的——当时经常有美国人进入澳门非法赌博、私制金器,西方人眼中的澳门俨然是一个“罪恶满盈”的城市。

影视与文化的盛宴
探秘电影文化

  到了二十世纪末,澳门仍面临着不稳定的、缺乏安全的社会境况。当时的香港电影《豪江风云》正是描写黑社会在澳门的明争暗斗代表作——两大黑暗势力的斗争,生动显示出了澳门从“Sin City”到“Sim City”的过渡。而《When I Fell in Love with Both》、《伊莎贝拉》和《游龙戏凤》等电影则掀开了澳门“新的一页”。影片《When I Fell in Love with Both》揭示了一个澳门人关心的主题——一种跨世纪的情怀。《游龙戏凤》则展示出澳门生动的一面和充满生机的未来。

踊跃提问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讲座临近尾声,观众们踊跃提问,毛思慧均一一耐心地解答。讲座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