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以下简称中青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外校举行。
中青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发起,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主办,会议的主题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教育媒体、出版机构的近200名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外校作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具有影响力的优秀基础学校之一,承接了此次会议的分论坛任务,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理论界的学术交流,推动外校和广东省以及周边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上午9时,中青会学术年会分论坛在远程课室举行,共有50多名专家学者前来外校实地考察。与会者首先观看了外校纪录片《走向世界的现代人》。接下来,外校书记王秀民就外校的发展历史、办学规模、发展特色、办学体制、教学质量、办学理念等问题向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王秀民在回答学者提问
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学者们就外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发展规划等问题向王秀民提问,对外校的发展状况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其中,关于外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问被不少学者提及,王秀民回答:我校不仅为职工创造较好的物质条件,更加注重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的建设,从福利、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教职工,教职工的自我发展有充足实现的空间。
关于学生的发展问题,一位来自河南师大的学者针对我校“轻负荷、高质量”的办学理念进行询问。王秀民表示,补课并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途径,面对学生,外校遵循的是科学决策、长远规划、终身负责这一发展规划,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王秀民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另一位来自江苏的学者十分关心外校的高考升学率以及学生的持续发展问题,王秀民书记则表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出路,但并不是唯一出路。成才已经不能以上不上大学作为衡量指标,我们不能因为升学率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外校学生的竞争力表现在德、智、体、能等综合素质方面,例如外校的“中秋灯会”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近年来颇受家长与社会好评。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认同与赞赏。
会后,专家学者们在王秀民的陪同下参观了外校实验室、电视台、计算机房、文化长廊、图书馆等校园设施。不少专家学者在参观后表示,外校优越的校园环境、现代的办学理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一致认为外校的办学经验很有研究与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