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全球经济是否回暖?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已经并正在发生哪些深刻变化?置身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我们应如何做出战略选择……针对这一系列问题,3月14日下午,我校校长隋广军教授在北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MBA学生带来精彩的广外MBA讲堂第14讲——“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决策行动能力”。

讲座由我校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孙建军主持
隋广军从他在今年春节前夕去古巴、墨西哥与乘坐武广高铁的经历说起,感慨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辉煌经济成就,并进而追溯至30年前的大危机。他指出,危机导致变革,带来机遇;现在世界正处在又一次大危机与大机遇并存的时期之中,而这正是我们做出重大战略选择的关键时刻。

隋广军通过所见所闻阐述国际战略的重要性
放眼中长期:地位提升 国际博弈任重道远
隋广军首先分析了世界中长期的经济走势,并持以谨慎的乐观态度。他指出,世界经济在2007—2008年间发展明显放缓,到2009年则经历了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现在世界经济虽然已有复苏迹象,但前景不明朗。接着,他以G20的出现,“金砖四国”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在一向由欧美主导的IMF和世界银行中话语权的提升等为例,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迅猛,“再集团化”正在出现。然后,他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还会遇到诸多障碍。隋广军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后可持续发展将更受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将力图控制主导权,发展中国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比如说中国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后来自各方的施压便自然不可避免。

隋广军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走向
此外,在谈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技创新时,他特别强调在现在这个危机时代,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能源科技革命将是大趋势,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做出先导性的战略安排,力图在引领先进技术,规范标准和道德评判中占领制高点,中国不能够一直保持“追赶别人”的状态,而要提高创新能力,争取主动权。
聚焦近期:成功保八 经济前景仍不明朗
在高屋建瓴地解读了中长期中国身处的国际大环境之后,隋广军转而着眼近期的国内外经济走势。
他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保八”目标,经济也已出现恢复增长的迹象,但是,这种复苏还比较脆弱。一方面国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美欧等发达国家外需市场不稳定,并且贸易保护主义又在抬头,对中国经济将造成明显冲击。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隋广军进而举例解释道,去年政府拨出四万亿人民币以保经济增长,但诸多问题依然存在。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消费需求长期不振,产业结构的落后,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等等都将决策者置于两难的境地。
因此,隋广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表现为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迅速升温,也可能表现为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在低水平徘徊,甚至有可能出现W型的二次见底。
战略对策:高瞻远瞩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面对危及时代的诸多困境,隋广军提出下列几条战略对策。首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结构调整应当成为发展重点。“如果再不转变,我们将无路可走!”隋广军说道,“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会成为主战场。”他还提出要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切入口,因此国家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3G,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此外,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支持企业走出国门,推动经济管理和国际投资服务体制的改革,整合国际力量等也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良方。
而除了国家、产业、企业等的战略对策,隋广军还专门谈及了国际视野下广外发展的战略对策选择。他指出,我校关于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两院两基地”(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目标的提出,以及广外MBA“全球视野,全英教学”教学理念的确立与实践正是因应广东和珠三角对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对我校本身历史、现状和优势的充分结合。
最后,隋广军针对听众提出的有关政治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和就业问题做出精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