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东语学院亚运志愿者参与户外拓展活动

文字:通讯员 沈永英 刘蓓 黄雪琴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3-1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3月13日上午,广州亚组委外联部语言服务处在华南植物园的天哲体验式训练基地开展志愿者户外拓展培训活动。参与此次培训的有广州亚组委外联部陈发兵博士以及80余名语言服务志愿者。其中,我校东语学院07、08级共10名日语学子参与了此次培训。

  陈发兵指出,此次体验式训练能够培养志愿者们正确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对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意义重大。以齐晶为首的外联部语言服务各负责人对亚运历史知识、亚组委结构、亚运场馆布置及语言服务组主要职能分配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强调,外联部的工作关系着外事事务,所谓“外事无小事”,作为与各地区选手沟通的先锋队,语言服务组必须牢固掌握亚运基础知识以及亚运专业术语,并确保对翻译过程中接触到的亚运会内部资料予以保密。在基本培训过后,本次培训的重头戏逐一上演。

“小虎、飞虎、打虎” ——快速分组

  培训总教练将来自我校、中大、华师等高校的志愿者平均分成6队,并要求大家在10分钟内确定队长、队名、口号和队歌。各小分队迅速执行指令,高举写有队名和队员姓名的旗帜依次到台前“誓师”。其中较有趣味的是第一个出场的队是“小虎队”,紧接而来的是“飞虎队”,口号则为“飞虎,飞虎,一山不能容二虎”,教练打趣地接道:“除非一公和一母”,全场顿时笑翻了天。倒数第二组更胜一筹,命名为“打虎队”,霎时灭了几分已有的两支“老虎队”的气焰。一个个响亮的队名,一声声嘹亮的口号,点燃了志愿者们心中的火花,原本素不相识的队员在瞬间凝聚在了一起。

台前吼吼,震敌八方

 

  训练正式开始。最先进行的类似于五人六足的“急速电车”。由于各个参赛者的脚并没有真正贴在一起,无法从肢体上感知队友的行动,必须完全按照口令进行,这培养了大家的默契,有助于达到训练团队精神的目的。

 

“五人两足”——急速电车

 

  在接下来的“穿越电网”环节中,各队队员需在50分钟内全部从无规则的绳网中穿过,且身体不能碰网,碰到后的网眼将被封闭,不能继续用。一张2米多高的网布满洞眼,可志愿者们却无从下手。“小虎队”中最高的徐同学试图从最大的网眼中钻过去,却发现上下都“触电”。最后,机智的队长决定先运送一名娇小的女队员,他们配合默契,最终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一位队员感叹道:“要想过去必须相信我的队友,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身体蜷缩不动,感觉很多双手托着自己,尽管被托得很高,但我一点都不担心,这也许就是一种团队感。”

 

 

“任人运送”——穿越“电”网

 

  在上午的“热身”训练结束后,魔鬼级训练项目精彩上演。首先是梅花桩,这是一个挑战团队合作的项目,队员在自己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要稳住前后的队友,“瞻前顾后”,步步为营。其中,“小虎队”的队员们在尝试了30多分钟后才初见成效。

“瞻前顾后”——梅花桩


  随后,各分队又在蒙蒙细雨中进行了高空训练,从6米高的空中进行跨跃。生命彷佛就被拴在了一根线上,而线的另一端就是队友。教练振奋士气的同时也不忘记幽默:“你们要相信我,我数一,二,三,跳,你们就跳,不要怕,掉下来有我接着呢。”

 

 

“命悬一线” ——高空训练(一)

 

  东语学院刘同学事后感慨:“很怕脚离开柱子的一瞬间,似乎会落进深渊,但是我告诉自己,相信教练,相信队友,他们拉着安全绳,不会有事,最后终于跳了出去。队友们为我欢呼,但是我知道,没有他们,我就连爬上高空的勇气都没有。”

 

 

“含泪一跳”——高空训练(二)

 

    夜幕降临,训练已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翻越高墙。6队队员整合为1队,要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翻越光滑且没有着力点的4.26米高墙。各队队长经过商议决定先由最高的徐同学踩着其他男生的肩膀攀上墙,再采取一个在上面拉,一个在下面推的战术将其余的队员带过高强。在翻越的过程中,有的队员重心不稳摔了下来,其他队员便立刻为他“撑起一片天”,协助他完成任务,为数不多的几位男队员虽然肩膀受伤,但都坚持了下来。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墙,最终在80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被征服了。

 

“你托我拽”——翻越高墙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活动的最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本次体验式训练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深刻内涵。并期待能够携手为亚运提供最专业的志愿服务。

 

东语学院语言服务志愿者合影

 

 

 

附:

亚运会外联部志愿者简介:

    此次亚运会将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办。为成功举办此次盛会,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和部分社会人士组成了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其中外联部语言服务组志愿者中有60人来自我校,24人来自中山大学,13人来自华南师范大学,25人来自其他高校。我校60名语言服务志愿者中有13名东语学院学生,他们分别担任口译热线译员和语言服务协调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