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9日晚,大批的运动员入住亚运城运动员村,我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宗教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也为10日将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好了准备。
    他们从9月初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集中培训:通用的亚运会、亚残会基本知识、礼仪知识、防火救火讲座、手语课、宗教基础知识和礼仪课等,这使充满热情的“武大郎”志愿者蜕化成为合格的宗教服务志愿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志愿者们获得一个为亚运服务的机会,拥有一个舞台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接电话,前台的接待组志愿者在交接班的时候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如接电话不能用“喂,你好”,要使用完整的句子“你好,宗教服务中心,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邀请来宾留言题词给建议的时候也要用标准的用语,在站姿、坐姿和仪容仪表上更是要好好注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10日早上8时,身在一线的志愿者上岗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志愿者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中心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待各宗教的信徒,这些信徒中有运动员、教练、随团官员和工作人员。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信徒是我们中心的“常客”。伊斯兰教每日礼拜五次,分别是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对于知道中心相关情况的信徒,他们可以自行达到活动室,志愿者只需点头微笑示意即可。但大部分的访客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心,志愿者需要主动上前询问需求和介绍中心情况,然后带访客到各个活动室参观或进行他们的宗教活动。接待的过程中,志愿者用熟练的英语和访客进行交流,有时会遇到一些口音的问题(亚洲部分国家的英语口语都带有该国的口音),志愿者也做出机敏的反应,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解决了语言障碍,为访客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  法慧师傅和志愿者凌海燕接待印度的佛教信徒
 | 
|  | 
    据统计,10日当天有记录的访客达到57人次,这是广州亚运城宗教服务中心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这对于志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志愿者成功的以积极的态度为访客提供了热心周到的服务。不过一天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前台接待人数不够、英语词汇量不足、不清楚运动员村的一些服务点的具体位置。在交接班会议上,志愿者们群策群力,讨论并解决了这些问题。
|  | 
| 接受运动员的邀请合照留念 | 
    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和集体智慧在宗教服务团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处理问题。正如钟局长所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加上工作人员和神职人员的帮助,他们相信宗教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