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的家乡】围龙屋古意

文字:汉语言031班 徐倩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2-20 点击数: 分享至:

 

重回相别一年的故乡,有唐朝诗人宋之问诗中所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有见到乡亲邻里张口欲叫却忘了如何称呼的尴尬与羞愧,但更多的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油然而生的亲切与感喟。乡音未改,乡情浓浓,这也许就是最原始的感情,最温馨也最质朴。

 

夜晚在草虫鸣声中入睡,清晨在鸟叫与鸡啼声中醒来;屋前有潺潺流水,屋后有大片的稻田和绵延的山峦;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这里,只是梅州丰顺县汤坑镇数十座客家村落中一座不起眼的围龙屋。虽然如今村中大多数人已不再住在围龙屋里了,或在其旁边另盖起了小楼房或搬到他乡,可是,在这块土地上,仍有最惬意的生活和我最美好的回忆。居住在这里,如同居住在水墨画中,淡雅而宁静。

 

 

                         村后田园风光

 

在客家人的居住地,这样的村落比比皆是。祖上在最初选址时,已看好了风水局势:村前有湾溪环绕,颇有“绿水人家绕”的韵味,村后有阡陌纵横的田野和青山环拱。这座三堂四横一围龙的围龙屋称为“笃庆”,取其“诚、厚、实”之意。“客家围”多种多样,故乡的这座民居只是极其平凡的一座。但像大多数围龙屋一样,屋前有晒谷的禾坪,坪中有水井,用于蓄水防旱,围墙外有池塘,意在使居宅“阴阳平衡”。整座建筑格调沉稳,从中看得到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更显示着先人的智慧。《礼记·大传》中有:“同姓从宗,合族属”的说法,客家人也继承了这一点,整座围龙屋中除了娶进门的媳妇外,都是同一个祖宗所传的。只是昔日能住几十户人家的围屋,如今只剩下三户人家,变得冷冷清清了。

 

 

                         屋顶全貌

 

                         禾坪和水井

 

老屋的历史有多长,作为小辈的我已无从得知了。虽然一代又一代不断修葺,但也挡不住时光洪流汹涌的势头。在这里,每个角落都有时间留下的痕迹,从每间房子每片瓦都可以读出光阴的故事。多年前的白墙黛瓦而今已改变了颜色,墙皮已经剥落,墙壁已经斑驳,虽然年年除夕仍有很多人家在旧屋的门两旁贴新对联,但对比之下却更显苍凉;木门已经腐蚀,以往讨好意头的“繁荣”“昌盛”“源远流长”等字样也模糊不清了;古旧的电线缠绕在墙上,似乎随时会迸出火花;瓦上的青苔复历冬春已干枯变黑了;天井庭院中长满了野草;处处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

 

 

                       卵石铺砌的天井

 

                         青苔处处蔓延

 

老屋已老,苍凉得令人心酸,可它自己不。它在雨中沉默,在风中静立,在阳光下悄然,显得愈久远愈有味道。墙上的八角窗,梁上的雕花、镂空,天井中细细密密铺砌的卵石,鱼鳞般向远方延展的层层屋瓦,高耸的屋檐,飞扬的檐角使整座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也彰显着昔日这老屋的色、形、影、韵。

 

 

                       拱起的屋顶

 

                         飞檐

 

                       梁上的雕花

 

 

每年回去,每次走进禾坪,在井边照影,记起年少时最爱在井水平静时找寻井底的几枚硬币,最喜用吊桶打水却遭来大人的训斥;记起父辈们曾说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夏天的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水井边,或坐或躺,谈天说地以打发时间。可如今,井水依旧,却人去楼空了。在长长的巷子里彳亍,南北贯穿的过堂风依然吹动,记起儿时在整座围屋里玩疯的捉迷藏游戏;在门前的石板上坐坐,又忆起这是小时玩“过家家”的地方,记起大人们在这里拉家常打毛衣的模样……

 

 

                    长长的横巷

 

其实,围屋虽老,有回忆也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