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周五特稿】南北之间 不说再见

文字:第二小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本网讯 落茵缤纷,草长莺飞,在美丽的七月,广外一群南雁即将北迁,心中涌起的是依依不舍?是向往憧憬?抑或难以名状?而留下守巢的另一群南雁,心中又是何种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聆听!

 

  即将离开南校的日子

  

  向亲爱的南校,再说一次我爱你!

 

回忆,留在校园里、饭堂里、车站前、钟楼下……

 

曾抱怨路旁不解风情的矮树,炎热夏季不能让我乘凉,寒冷冬天不曾给我依傍;曾抱怨那狂妄放肆的飞尘,毫不留情地告诉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前路充满迷惘;所以我曾经向往过遥远的北校,为其成熟之韵味所动,也为其浓郁的书香所醉。

 

  然而,18个月与南校的相处,说不清何时起对它产生了纠缠不清的情愫;可是4个月后,我们却不得不挥手再见。一路向北,离开大学城这活泼纯洁的季节;你可以笑它幼稚,你可以笑它无知,可是你不可以否认在跌跌撞撞中它确实成长了不少。

 

  我怎能忘记每天辛勤工作的送水伯伯亲切的面容;怎能忘记二饭“布拉肠”大叔滑稽的表情。我怎能忘记骑单车环游大学城那天,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给了我那么多的惊喜和感触……

 

  回头细数,还没来得及在新建的图书馆留下陈景润般的足印,还没在星海的饭堂碰见周笔畅,这算不算一种遗憾?这里的星空真的很晴朗,时而还会有烟花绽放灿烂笑脸;在实验楼区的拱桥踱过几回,在附近的小山路绕过数圈,40周年校庆那天南校的欢腾,还有校运会那时刮得甚是猛烈的风,我都要把它们完完整整地保存在回忆里。回忆,留在校道上、饭堂里、图书馆……我离你而去,回忆却无法轻易抹去,留下一句话:“南校,我爱你!”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片回忆……

 

春天来了,我们却将要向你告别了

 

当得知04级法学院大二正式确定北迁,张同学倒是舒了一口气:“还是搬吧。”

 

在南校生活一年多,留给她的是很多弥足珍贵的回忆:第一次离家的感受;第一次跟这么多人挤饭堂;第一次与三个人同房而睡,聊到天亮……她感慨万千:从一开始的荒凉单调到现在的日渐完善,建设发展有目共睹,“新闻社的成立很不容易,书报亭现在发展得很好,还有我们各个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兴起都是我们耕耘的见证”。作为法学院实践部的副部长,张同学很是怀念他们每次在饭堂进行的会议:“我们的决策和活动都是在饭堂里诞生的,可以说我们是在饭堂里创业的。”

  “
南校给我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感觉”张同学倾诉道,“就好像两个不会发生爱情的人,却彼此互有好感。”

 

  离开之际,张同学对南校是又熟悉又留恋,对北校则是又陌生又向往。“每次去北校都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客人。”但是对于北校的大树、草地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张同学向往不已:“我可以坐在草地上看书,晨读,也可以散步,放松,这是很惬意的。”作别南校,投身北校,张同学一直持的是平和的心。“把这一片美丽的回忆继续在北校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守望的距离

 

难忘迎着晨曦在拱桥旁读英语的每个清晨

 

那年那月,当甜甜踏上这块叫“大学城”的土地,有些许陌生。还记得,那时的绿化带,草皮刚刚植下,新树还要竹竿来杈,花圃里还凸着黄泥巴。那时的校园,只有一个饭堂,每天吃饭像“打仗”,菜式总是那几样;校园里没有广播,没有书报亭,没有超市,没有银行。

 

当今天回忆起这些的时候,甜甜说,“那时有点意外,这与自己憧憬的大学有点距离。”问及当时有没有沉重的失落感,甜甜摇着头斩钉截铁地说:“我并没有感到失落,相反,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我相信她会越来越美好。”

 

在守望美好的一年半里,甜甜切实地感到离美好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草地绿茸茸,树也郁郁葱葱;三个饭堂同开,吃饭也从容。每当晨曦,站在拱桥上,对着语心湖畔朗读英语散文。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每个黄昏,伴着校园广播,去书报亭看看,到四处逛逛,或散步,或小跑。当觉得饭堂的饭菜吃腻了,就到其他学校换换口味;当觉得宿舍呆不住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游中环、外环,逛长洲、瀛洲。好惬意啊!“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觉得挺好的”。

 

得悉自己下学期要搬回北校区,甜甜心中有万分的眷恋。她坦言,起初对于回北校也很抵触的,可后来想这未必不好。“其实,搬了以后我刚好读大三,面临考研、就业等问题,北校有师兄师姐,我能直接地与他们交流。”

 

“那搬到北校以后假如不适应,怎么办呢?”听到这个问题,甜甜顿了一会,然后幽默地说:“那我就继续守望呗,守望的时候常回南校看看,我觉得南北之间的距离应该不太远。”

 

  向往比留恋更多

 

难忘校道上昏黄而温暖的街灯

 

无数次走过教学楼A栋,看着304亮着灯,我就有莫名的激动与欣慰。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努力拼搏的汗水和沮丧失望的眼泪,也有我取得成功自信灿烂的笑容,这里有我的一切。但,我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离开这孕育我的南校新闻社,看到它,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张张脸孔,我的心情难以形容……

 

对于英文学院的学生而言,搬回北校区未尝不是好事。那里有更加优越的师资条件,大学的浓厚氛围也会让我更有学习的冲劲,纵使那边的课室、宿舍环境都比不上大学城,但我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因为师兄师姐们脸上自信的笑容是这样告诉我的。

 

时光飞逝,宛若一梦。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南校区已经2岁了。从当初的呱呱落地到如今的茁壮成长,从当初的满目荒芜到如今的欣欣向荣,我在追寻自己大学梦的同时,也不断见证着南校区的发展。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如此的可爱,纵使感情上有多么的不舍,理性还是告诉我,我必须走。当我下次再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是这里的主人,而是这里的客人了。两年时光,将成为永远的回忆……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现任中文学院学生会主席的庄同学表示,军训时到北校参观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氛,希望可以回去。当有了回去的机会时,他却希望可以选择留下。一年多后的今天,南校工作运行渐渐进入了轨道,南校的环境措施和硬件设备正逐步完善。此外,生活了一年的南校已经承载他太多的情感,每一个角落都铭刻着他成长的足迹。

 

  军训是进入大学的第一场考验,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他被选拔到操枪方块,每天过着比别的方块早出操,迟收操的训练生活。简陋的沥青操场,千篇一律的踏步,沉重的枪驮在肩膀上的酸痛,就是最甜蜜的丰收。

 

  大一的新生必须自力更生,在远离师兄师姐的大学城,肩负起组织自己的社团管理和协会活动的重任。“摸着石头过河,主席唔易做”——是他最大的感触。

    

  之前享受师兄师姐欢迎的幸福,轮到自己去接待新生时,他恍然醒悟自己已是学长。帮着新生提行李,忽然听到一声“师兄”,心中油然生出激动,一心想教导师弟师妹经验,却惶恐说错话。原来,离开南校,难忘的不仅仅是昔日的好朋友,更是那些可爱的小师弟小师妹,那一声真诚的“师兄”背后的深情厚意。

 

(感谢商英学院小妖精、英文学院木子、法学院甜甜、张同学、中文学院庄同学表达感受)

                 二  一直在这里

 

离开者怀揣不舍和希冀,留守者又对南校区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在采访的一些将留在南校区的同学中,不少人都说,他们喜欢南校区舒适的生活条件,但也期望这里的未来能有像北校那样浓厚的读书氛围,他们很高兴自己能够留下,因为这里有自己太多的过去……

 

守护友谊

 

你们走了,我还会一直在这里守护……

 

04年,我来到了广外,有幸成为这里的拓荒者,校区虽小,生活虽然单调,但它却徜徉着我们这莘莘学子的快乐,悲伤,还有那数也数不尽的梦想。住校已近两年,仔细回味一下和同伴们在校园度过的这段日子,才发现我对南校已经深深地眷恋。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我的几个好朋友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聚在一起那热闹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之中有的性格细腻,有的性情粗犷,但我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与新闻结缘,对于合作的每一个新闻策划,我们每个人都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共同的心愿和想法常常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就是这份执着和激情伴着我们去度过生活中的一道道难关!而今,她们要走了,我亲爱的朋友与伙伴,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一起追寻的梦想。我想,我要与我的朋友们再次细细地把南校品味一番,让我们彼此把这种熟悉的感觉更深刻地铭记。

 

记得要常回家看看 

 


 

周同学对于北迁问题非常理智。她认为,这个调整有利于学校教学的一致,资源的统一和充分利用;再有,老师不用南北两边跑,各届的同学也可以更方便地交流和互助。不过,这样会对北迁的同学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为在南校他们已经生活了一年或两年,这里有他们的朋友圈子,也有他们的经历和回忆;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但到了那边又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重新认识新的朋友,而这又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对于搬与不搬,周同学觉得都可以。“我觉得南校的环境很好,很安静,很适合学习,没有太多干扰,但是最不好的是不能和师兄师姐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当问到对于要搬迁的好朋友,有什么话对他们说的时候,周同学很激动:“当然会很舍不得啊,会很不习惯身边突然没有了他们……去到那边,要记得常常回娘家看看……我也会过去看望大家的。”

 

最好的时光

 

 

  很高兴,我不用搬回北校啊,能一直在大学城度过四年,我想,在这里生活的日子一定会成为我读书生涯中最好的时光。”刚开始采访的时候,经贸学院04级的李同学兴奋地说。

 

在这里,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知识无疆界”;在这里,他领略了“大学城无围墙”的意蕴。“我自如地穿梭于各所大学,寻找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到中大听听讲座,去广中医打羽毛球……”“今后留在南校区的话,随着大学城各项设施的完备,我们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这些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到广外大学城校区后,李同学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可他身旁不乏昔日老朋友。每个周末,他总要四处遛遛,和铁哥们聚聚,喝喝啤酒,谈天论地。据他说,大学城十所大学里几乎都有高中同学,尽管有些不是很要好,但经常一起玩自然就成了哥们。相反,一些以前很好的同学则由于地域限制,没有经常交流,友谊反而渐渐变淡。李同学略有遗憾地说,“友谊不能延续真的挺可惜的。”“不过,我庆幸能在大学城,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好朋友,而且,这里让我的友谊延续。”

 

“生活在南校区,在大学城,是有趣的”,李同学如是说。据说,最让大学城的学生津津乐道的是这里有多种选择。一所学校有几个饭堂,整座大学城就有几十个,吃腻了就换地方。而且,大学城的风光无限,有古老的博物馆及其文化、历史,也有现代的广场、中心湖。逛了长洲还有瀛洲,黄埔军校归来看古文化遗址。李同学忍不住地说,“我在这里大饱口福,也大饱眼福啊,忘不了广工的鸡扒饭,忘不了我校二饭的小吃,还有广中医的拉面。在这里生活,趣味多多。”

 

                                  (感谢新闻学院小周、小洁、经贸学院李同学发表感受)

 

                        广外,明天会更好

 

 

对于南北校区的调动,法学院黎家勇老师也有话要说。“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只能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得。南校处于大学城,十所高校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环境,各校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得天独厚的;但是北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也是源远流长的。最重要的还是,这次搬迁的学院主要是语言类的,语言是广外的根,广外的根在白云山下……”黎老师寄予了他的希望:留在南校的同学要好好利用丰富资源,北迁的同学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无论怎样,学生的第一任务还是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黎老师铮铮言道。

 

展望学院布局调整后的未来,副校长董小麟告诉记者,广外大“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格局,将有力促进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南北校区,一脉相承,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走过40个春秋的广外大将会迈着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未来。

 

南北两边,不说再见

——我们始终成长在同一天空下

 

结语:无论北迁抑或南驻,所有的广外学子在这里都拥有太多美好的回忆。虽然一部分学子就要离开了,但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衷心祝福你们在北边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用你们的激情为理想之树浇开灿烂的鲜花,也衷心希望南校的开拓者们不要放慢追梦的脚步,努力把南校建设得更美好!

 

   第二小组撰稿成员:廖银洁 何文 梁雅君 梁小婵 梁超峰 蔡樾泓 袁佳璐 曾宇 特别客串:黄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