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3日下午,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陈八荣先生(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在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刘巍等陪同下进入会场。陈八荣先生此次是应经贸学院之邀,为我校师生主讲“人文·科技知识100讲之96讲”——《从广交会看跨进“十一·五”的中国对外贸易》。讲座开始之前,徐真华校长向陈八荣先生颁发了广外客座教授的聘书。

陈先生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广交会的基本历史情况。广交会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国内正在进行“一化三改造”,国民经济极其困难;同时西方国家又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广交会可以说是诞生在中国经济内忧外患的时期。但其生命力却很强大,从1957年4月的第1届到即将到来的第99届,无论是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还是在三年前的非典恐慌期间都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兴旺发展。交易额年年增长,2005年已经突破600亿美元。
随后,陈先生又分析了广交会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广交会是中国出口贸易成交最大的平台,是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舞台。在世界范围内,它的规模仅次于德国的汉诺威CEBIT会展。它的生命力之所以这么强大主要是因为其覆盖面非常广,集中展出了中国所有的出口产品;它的组团形式比较特别,是由最活跃的企业和最强势的政府组成的。在谈及广交会的作用时,陈先生认为它是扩展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从而广泛促进外交及促成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接着,陈先生将话题转到“十一·五”的中国对外贸易上来。他对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预测。他指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出口竞争力,其中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营销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要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建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地方和企业将外贸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与此同时要全面推进服务型贸易。
最后,陈八荣先生和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于每一个问题严谨、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听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又讯:4月3日下午,“人文·科技知识100讲之96讲”——《从广交会看跨进“十一·五”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束之后,陈八荣先生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广外大是一所很棒的学校”
除了担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的职务外,能将陈八荣先生与广外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属他是我校校董之一。当记者问及其对我校的印象时,他笑着说,“广外大是一所很棒的学校。你们学校有不少毕业生现在在我的集团里工作,他们表现都很出色。有扎实的对外贸易理论基础知识、外语水平普遍较高、有责任心、能吃苦、综合素质很高。他们很努力上进,我比较欣赏。”
“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
广交会可以说是我校最大的实习基地,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在交易会上实习。对此现状,记者向陈先生进一步了解其对我校学生实习表现的看法,以及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贸易人才学生应向哪些方面继续努力。陈八荣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交易会上的出色表现。随后他指出要成为优秀的外贸人才最基本的是要有扎实的商务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贸易实务。对这些知识的学习,陈先生强调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对外语熟练的掌握,他说良好的外语水平在对外贸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终究也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积累。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灵活的思维方式。他补充道,外贸人才需要具有非常广的知识面,要多读书,无论是有关专业的书、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经典古籍。其中他特别提到《孙子兵法》,他认为其中的思想精髓是值得大家不断地去学习和体会的。陈先生还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表示外贸人才千万不能够好高骛远,要有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
“做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记者请陈先生为广外大的学生提些寄语。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外贸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多读书,不断扩展知识面,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国心。永远不要放弃,对待任何事都要不懈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
陈八荣先生简介:
现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陈八荣先生对中国外贸改革与发展、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在对外贸易、会展经济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曾多次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他参与领导了广交会组委会的创新和改革,使近几届广交会风采尽显、屡创新高,曾分别被评为2001年度和2003年度“中国会展业十大新闻人物”。
相关资讯:陈八荣——纵论中国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