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1日晚,“佳能校园摄影文化巡回讲座”在我南校区隆重举行,除了现场的相机真实体验之外,名商业摄影家屈晓峰先生独到的照片讲述更是赢得现场同学的阵阵赞叹。
光影世界的畅游
本次摄影讲座展示了屈晓峰的多组摄影作品,从人像,到建筑,再到普通的物体,每一组照片都展示着独特的风情,給大家提供了一道“视觉盛宴”。在飞鸟照片集中,一张融合了绝妙的抓拍和敏锐的摄影触觉的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海鸥捕捉食物时拍打翅膀的每个动作,博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赞叹。结合照片,屈晓峰用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拍摄这些精彩照片的经历和心情故事娓娓道来,让听众犹如身临其境。现场一名同学表示,这些照片让自己受到很强的视觉震撼。

屈老师讲解摄影技巧
屈晓峰通过这些照片告诉大家,“拍照讲究的是创意,所有的影像都是由你的心情决定!”他认为,在拍摄的过程中,思维最重要,当然,借助一定的摄影器具会对表现人物的表情,着装的质地等各种细微之处有一定的帮助。
怎样用普通的相机拍出不普通的照片?屈晓峰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晚上7点拍出的夜景最漂亮;拍摄物体可以多采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使照片感觉上更加干净;在照片的拍摄中,可以用“低反差,高饱和度”来使之更有层次感。

屈晓峰: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并不矛盾”
屈晓峰对于商业摄影炉火纯青般的驾驭水准自然是众多摄影发烧友所关注的话题,那么对于拍摄商业广告和其他自由摄影是否存在很大的风格差异?他又带着怎么样的心态去拍摄?对这些问题,屈晓峰认为对于商业摄影和其他摄影不存在风格差异上的问题,风格上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商业摄影更加重视客户的要求,客户对自己产品和市场的定位是商业摄影很重要的元素,“但我们会从摄影师的专业角度去给客户建议,也会积极了解商品的特点。最重要的始终是客户的要求。”
如何将艺术气质与商业摄影水乳交融,屈晓峰认为作为一个摄影师,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尽可能的加入艺术元素是一个起码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本能。”而就如何提高照片的艺术气质,他建议应该主动多与同行交流,多读书,多看精彩的图片,提高艺术修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行之间的沟通的确值得摄影爱好者们深思。
对于如今网络传播与读图时代这个摄影界无可回避的话题,屈晓峰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我们现在已处于“后读图时代”,网络上图片泛滥,但是精品却是凤毛麟角,“对于图片与互联网的市场结合,我认为目前而言是不成熟的。”水平参差不齐的图片充斥互联网,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图片传递真实的特性遭到了冲击,“这一定程度上对图片的生存空间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屈晓峰讲述了自己对作品成功与否的三个评判标准。“一是摄影者本身;二是被拍摄者,假如是商业摄影的话;三是作品的观众,能够引起共鸣的作品自然是优秀的。”他同时强调,摄影者不应该贸然断定自己作品的失败,只有积极找问题,不断努力才是提高水平的方法。
萧怡钦老师:好照片靠的是相机背后的脑袋”
作为我校多场模特大赛与各种摄影比赛的资深评委,1981年至今,萧怡钦已经从事摄影25年。他认为,很多大学生在摄影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构图上不够简练,与此次讲座上展示的照片对比起来,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与许多同学对于属于自己的数码相机的性能并不十分了解,拍照时很少讲究专业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萧怡钦:好照片靠的是相机背后的脑袋
那么,是否由于讲座上展示的相机高性能才使得照片格外出色呢?萧怡钦对此一再强调:“照片靠的是创意,是相机背后的脑袋!”他表示,很多同学只是认为自己的相机配置不好,并不曾花心思在构图、创意上,也很少钻研真正的摄影知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另外,虽然电脑在照片的处理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绝对无法取代个人自身的摄影技术,摄影本身也并未因此退化。“买到好的摄影器材并不代表你就是最好的摄影人才。决定摄影水平的不是相机,而是相机背后的脑袋。”
很多同学苦于找不到拍摄的灵感与来源,萧怡钦建议大家要学会多交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他举例说,“大学城的四季变化,学校的早晚差别,晴天与雨雾天气四周景色的变化,都是很好的摄影题材,要学会观察与捕捉身边事物的变化,不断地用相机去记录,持之以恒,就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