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陈家祠首届青年志愿者演讲决赛广外选手夺冠

文字:梁雅君 实习生 吴旭彬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6-1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10日上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举行首届“我眼中的陈家祠”青年志愿者演讲大赛总决赛,我校4名参赛选手成绩优异,夺得一、二、三等奖。广东省文联组联部李丽娜、广州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彭小群、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怀坚、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书记肖东及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妍担任评委。

                  
                    决赛现场——陈家祠“聚贤堂”

    经过初赛与复赛的两轮筛选,10名选手从众多来自广外、暨大、广大等各大院校的“陈家祠”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及其他在校学生中脱颖而出晋身决赛。广外四名选手吴燮坤(商英)、赵西蒙(经贸)、尹红媛(经贸)和吴新茹(经贸)精神饱满,势如破竹。参赛者采用演讲、宣讲、报告等形式,进行5分钟讲解并回答问题。讲解以与陈家祠相关的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祠堂文化、博物馆文化、无形遗产、文化遗产等为主题,表达对陈家祠及文化遗产的看法、想法、思路及评价等。    
  
    首名亮相的1号选手来自广州大学,她用“我”比拟陈家祠,生动地带大家游览了一回陈家祠。3号选手广外的吴燮坤一出场,“广外讲解员,POWER无极限”的响亮口号威慑四方,现场的亲友团热情地为我校选手加油打气。穿着大红旗袍的吴燮坤笑容甜美,以情动人、为大家讲述了陈家祠的百年历史与它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呼吁大家都来关怀陈家祠,让它的百年风韵能永远留给后人。真情流露的演讲,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在场评委。
                         


 广外亲友团

   有着丰富演讲经验的6号选手尹红媛一上台就以良好的台风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她以“有一种美在流传”为题展开自然流畅的演讲,配以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在尹红媛的描述中,古色古香的陈家祠呈现在人们眼前。虽历经100多年,陈家祠却仍然充满活力与魅力,伴着演讲,砖雕、木雕、陶塑等越发栩栩如生,给人亲切的感觉。她用激昂的腔调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陶醉在世丁与文化的氛围当中。比赛环节最后在来自广州大学10号选手,也是本场唯一一位男选手的另番风味中结束。

 
                            我校选手风姿

   我校的4名选手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充足的准备,摘得了本次演讲大赛的各个奖项。一等奖由尹红媛获得,吴燮坤、赵西蒙获二等奖,吴新茹获得三等奖。赛后,摘得桂冠的大一学生尹红媛表示:“非常高兴能拿到这个名次,总算不辜负自己这么久的准备,还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啦啦队’,广外同学的支持也很重要。”她呼吁大家要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齐齐参与保护陈家祠、关怀陈家祠,让岭南文化长盛不衰。

     
                            获奖的喜悦

    本次大赛司仪汪喜则表示,“这次广外的选手整体和个人的综合素质都挺高,准备也很充足。正因为她们对陈家祠的热爱才讲解得动人清晰,深得评委的肯定。”他同时希望借助这次比赛唤起人们对文物热爱及保护的意识。

相关介绍

    6月10号是“世界文化遗产日”, 世界文化遗产纪念日的到来,使人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一般认为,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人文景观、精神文化成果、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等,都可以列入文化遗产的范畴。由于文物独具的不可再生性,其价值之珍贵已是人所共知。但不幸的是,由于国家财力、物力、人力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许多珍贵的文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保护,曾遭到损坏或流失的命运。近年来,我国的文物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过去完全靠国家的力量控制保护珍贵文物,改变成藏宝于民。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文化遗产日”期间,陈家祠通过组织“我眼中的陈家祠”青年志愿者讲解大赛,结合“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主题,更好地向广大的广州市市民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