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出校园,以一种新奇陌生的眼光去窥视外面的世界时,年轻的眸子总会有那么一种挥之不去的深深的无奈。
2006年7月7日,当我跟随着学院的三下乡义教调研服务队来到白垢这个小镇的时候,我终于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一个真实的农村,那是出乎我意料的一个画面,干净的街道,成荫的大树,整齐的店铺。农村真实的面貌是一种无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在几天的调查了解中,它深深的无息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我也说不清楚,但可以确信的是:在每个队员的心中都有了那一份难以释怀的农村情结。

简单的农村生活
在每天的调研活动中,无论是走进农家小院还是在田间地头,我们始终本着一颗真诚的心,还农民们亲切地交谈,用一种敏锐的眼光捕捉农村生活的瞬息,用心去倾听农民们的心声。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我们也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调研任务。农民特有的淳朴、热情把我们包围在一片浓浓的乡情中,我们认真地了解他们生活、教育、经济方面的情况,带给他们一些外界最新的信息;农民们也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我们大学生可以多到农村去,带给他们更多有切实帮助的知识和信息。一位当地的果农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大学生下乡介绍科技知识,现在真的有大学生下到我们村里,我们真是太高兴了,再也不用羡慕他们了。”,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也许正是对我们的肯定吧。
简陋的教师宿舍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深入到农民家庭,还深入到当地的学校中,给学生们带来丰富的课外知识。此次的三下乡义教活动是在白垢中学展开的,在这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却依然整洁美丽的校园里,我们给学生们讲外面的世界,讲大学的生活,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打好基础,用知识改变命运。与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承受了更多的磨难,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看着他们的课室,虽然桌椅破旧、凹凸不平,但却如同知识海洋一般,在教室最后的黑板上贴满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无声地展示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憧憬,这一幅幅融会了智慧和汗水的作品,丝毫不比城市里的孩子的逊色。这些小孩,长期生活在这个与外界几乎隔绝的镇上,有的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但他们依然快乐地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河,往返于学校与家的那段乡间小路,风吹雨打也阻挡不了那稚气而坚定的步伐,他们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充满了期待与希望,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去看看外面那个五颜六色的世界。
窥视
7月18日,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全部结束了,对每一名队员来说,积累的是不同的记忆碎片,但却是同样难忘的回忆。农村是一本巨大的无字书,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你需要用眼睛看,看看农民是怎样一年四节劳作在那方土地上的;用耳朵去听,听听农民心中最真实的声音;用心去感受,感受农民最朴实的生活;用脑子去思考,思考究竟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