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激情争辩 精彩演绎——大学城四大高校辩论赛&广外全英辩论赛

文字:钟周余 付晶晶 实习生 张丽玲 罗利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2-08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苏秦游说六国辩才无碍,今日广外学子谁可称“苏秦”?

    12月1日、3日,第二届大学城四大高校辩论邀请赛以及我校全英辩论赛先后在南校上演。唇枪舌剑,犀利论辩撞击着思想真谛,请关注以下两场精彩赛事:

    本网讯 12月1日晚七点,第二届大学城四大高校辩论邀请赛在广外大南校区教学楼G207激情开战。

    主办方广外大论辩社安排上下半场两场辩论赛,上半场由广工对决广中医,论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融入流行还是需要保持他的原汁原味?下半场由东道主广外PK华工,论题是马加爵事件根本原因是在他本人还是在教育体制?中大法学院论队,华师辩论队等高校辩论队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

广中医兵败G207  广工“梅开二度”

    上半场赛事对攻中,双方几回合交锋激烈。从立论开始,正方华工由周杰伦的流行歌曲《听妈妈的话》列入上海教科书来说明传统孝道文化需要融入流行因素,只有传统文化融入流行,才会散发持久芬芳,绽放青春异彩。反方广中医反戈一击,指出流行元素的脆弱性与短暂性,缺乏对传统文化历史的诚实与朴素,而且传统文化的承继在于内在本质与内涵,要的是精髓,而并非外在形式,反方四辩狡黠反问:“糖尿病人需要喝水,请问正方你是给他掺入了糖分的糖水还是给他原汁原味的清水?”现场观众笑声一片。双方几个回合进攻与反击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与反应的灵敏性。

    紧张的论辩后,大家纷纷给出自己优胜队伍和最佳辩手的选择,广工代表队“梅开二度”,他们艰苦地战胜了广中医代表队;他们的四辩方舟也摘下最佳辩手称号。

华工布天罗地网   广外将计就计

    上半场结束20分钟后,战火再度点燃。正方华工法学院辩论队一辩胡颖芳首先抛出“马加爵事件的发生责任在于个人”的导火线,反方我校广外大辩论社辩论队一辩黄颖婷随即反击反驳“马加爵事件的发生责任在于教育制度”。双方辩手立论陈词激昂,各抒己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华工二辩在反问时巧妙布下选择题陷阱连环记,我方三辩罗江鹏早已识破他的圈套,不动声色,静观其变。正反二辩不得不自报答案,接着我方三辩灵机一变反问:“这几道选择题就能解决马加爵事件嘛?”对方无言于对,我方破计成功。

华工声势夺人  广外后发制人

    我方四辩许苗色抓住对方立论的不足,在哲学、法学和教育学方面都给予一一反驳,准备充分,论证严密。来自华工法学院的三辩周威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同时凭借法学逻辑推理能力说:“难道是教育制度教马加爵去杀人的吗?”一时把我方辩手“崭于马下”,赢得观众一篇喝彩。此时,似乎我方辩手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方辩手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寻机反击。数个回合后,华工三辩周威宇出现焦急情绪,论证时漏出致命的破绽:承认教育制度是不完善的。我方抓住他的破绽,大举进攻。

华工败局已定  广外锁定胜局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不但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而且激情澎湃,高潮不断,观众喝彩一浪接一浪。在短短的八分钟里,双方唇枪舌战短兵相接,将比赛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在结辩时我方先前论据充足,论证紧密,破绽不多;而华工队则出现了致命的破绽,难以自圆其说。

    经过双方辩手的激烈角逐,我方取得了下半场的胜利,晋级决赛,而华工三辩周威宇则攮最佳辩手于怀中。同时,来自广东药学院论辩社理事会理事叶文婷给于本场辩论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双方辩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自论点和论据都宣明有力,同时也指出了辩手在细节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鼓励她们以后再接再厉!

                            (钟周余 付晶晶/文 张镇历 实习生 苏倩欣 陈嘉敏/图)

 

    又讯 12月3日晚上在F208举行的全英辩论赛总决赛上,中美评委和现场一起目睹了广外学子"英语苏秦"的风采。本次赛事由校团委、校团联和基础英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进入总决赛的四支队伍有三支来自南校区经贸学院,另外一支来自北校区商英学院。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官员Eric Aldrich 、Ulla Saleh和英语教育副主任吕琳琼担任比赛评委。

斩将过关  who are the better ones

    第一场比赛的题目是"Should abortion be banned in our country?"。辩题新颖开放,选手们从妈妈、婴儿、社会等角度就这一辩题展开论战,摆事实讲道理,你反诘我辩驳,语出惊人令人叹服。

    辩论中,辩题正方(Group A)明显占有优势,他们经验丰富,一开始便提出问题令反方辩友颇为头疼,其后正方气势持续上升。正方一辩王硕彦言语犀利气度优雅,提出辩词时,手不时有力地挥动。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方三辩吴颖仪,思维敏捷,往往是对方辩友话音刚落,她即刻就站起来反驳,口音地道,流畅动听,论点论据掷地有声。辩题反方(Group B)是大一的初生牛犊,一开始确有一阵紧张,很快他们略整士气,进入状态。

    进入第二场比赛,题目是"Do you think sports events can help remove prejudice and bias between countries?"如果说第一场比赛有强弱之分,那么第二场经贸反方(Group D)与商英正方(Group C)的同门对垒则是旗鼓相当的较量。双方都不乏经验老手,他们镇定从容,谈吐自如,却一针见血揪出对方弱点。精彩语段层出不穷。辩论中被用来作例子的人有刘翔、许海峰等著名运动员,还涉及到国际形势的分析。其中辩题反方的一辩施金金见解老到,不乏深度。选手们的出色表现不时博得观众一阵掌声,连评委们也不时点头赞许。

    两场比赛结果出来,第一场中的辩题正方(Group A)以84.7的高分进入第三场比赛,与紧随其后的第二场中的辩题反方(Group D)一辩雄雌。

分秒必争   胸中自有乾坤计

    在决赛的前15分钟里,现场和幕后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景。

    教室里,暖暖人心,热闹非凡。Eric Aldrich 先生、 Ulla Saleh女士和吕琳琼老师和台下同学进行了“Listen To Me ”的猜词活动,笑声翻涛,全场融成一片。而教室外,紧张备战,分秒必争。Group A 和 Group D在迅速确定正反方后,立刻进入全神贯注的赛前准备活动中。Group A在备战中采用从辩题中取出三个重要论点的关键词,然后依次论述扩展观点的方法,而Group D则采用把15分钟的准备时间细分,在最后的5分钟内组员交流论点的方法,达到提高自身观点的全面度的目的。真可谓是各出奇招,精心应战。

唇舌烽火   经贸A队终加冕

    “Does internet do more good or harm to university students?”这个看似简单的辩题揭开了第三届全英辩论赛的最终一幕。

    相较于第一、二场,在这个没有任何事前周密准备下的决赛时刻,两队队员的临场应变能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场智慧的激烈碰撞中,双方辩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思维缜密却又不乏风趣幽默,充分地展示了广外学子深厚的外语功底,也引得Eric Aldrich 先生频频点头以示认可。

    在自由辩论环节里,赛场上唇枪舌剑的激烈程度此时已经完全白热化,辩手们巧妙地运用身边可及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带动起一轮又一轮现场热闹的气氛。“Have you ever copied essays in the internet ?”反方三辩吴颖仪用轻快爽朗的语调向在场观众问道。正方一辩施金金迅速起立紧接问道:“Do you have your own computer in your dorm?”而从容淡定的反方三辩吴颖仪则用“play games ”诙谐地回答了正方一辩施金金提出的关于宿舍里电脑用途的提问,并博得了全场的阵阵笑声。

    焦急的等待过后,一系列奖项公布,最佳团队由Group B 和Group C获得,第一、二名分别为Group A 和 Group D摘下,最佳辩手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吴颖仪同学身上。同时Eric Aldrich 先生和 Ulla Saleh 女士大赞选手们精彩的表现并为广外学子的热情表示真挚的感谢。

 

吴颖仪:要让自己融入那种氛围

                 ——最佳辩手吴颖仪专访

    她已经参加过两届的全英辩论赛,蝉联了两届的辩论赛冠军;她有着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和落落大方的台风。她就是经贸学院大三年级的吴颖仪同学。

    说起她两次的参赛经历,吴颖仪同学淡淡地一笑,回应道:“这次参赛,其实并没有想过要获得冠军,只是不想太丢脸罢了,因为这次的选手都很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备战,吴颖仪同学已经连续三个星期忙碌于采集材料整理文稿的活动之中,但是“参加这样的活动,会让我获得更大的进步”。

    “团队精神在辩论赛中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对应的那部分工作,但是不能拘泥于只局限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对于每一个辩题,小组讨论商量应变方法是极其有效的。”吴颖仪同学反复强调着,并指出在辩论赛中除了团队精神之外,选手们还要注意其思维的缜密性和应变性,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

    “对于一个新手辩论者来说,最重要的培养辩论的那种感觉,特别是全英辩论赛,自己平时要注意融入外语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

                                       (实习生 张丽玲 罗利娜/文 李晓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