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5日晚,澳洲教育国际开发署广州办公室IELTS(雅思)考试推广员、澳洲翻译协会NAATI(澳大利亚翻译人员资格认证机构)考试主考官卜文忠到我校南校教学楼E303开展了题为“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翻译”的讲座。同行的还有澳洲教育国际开发署广州办公室咨询顾问吉敏以及教育顾问江旭枫。
中国人可以在翻译方面做出惊人的成绩

主讲风采
卜文忠以“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的介绍方式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尽管同学们绞尽脑汁还是没能猜出相片中的人物是翻译大家赵元任,但这道关子还是激起了同学们对讲座的兴趣。接着,卜文忠又列举了数位1900年到1949年间的翻译大家,如傅雷、季羡林、朱生豪等,激励大家对翻译事业要有信心,中国的人可以在翻译方面取得惊人的成绩。
中国翻译的软肋:汉译英
在回顾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时,卜文忠简略分析了翻译在中国文化中的从属地位的原因、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对翻译的影响,指出要翻译出好的作品,必须尊重该语言所在地的文化。
卜文忠用了把“禁止入内,违者罚款”翻译成“come in is forbidden, in case of penalty”等例子,指出了现实翻译中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他指出,建国后我国的翻译水平出现了回落,而学习风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译英是中国翻译的软肋。”卜文忠如是说。我国没有土生土长的诺贝尔文学获奖者,汉译英水平的不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国汉译英不乏精彩著作,如《红楼梦》等,但古代代替不了现代,他呼吁大家“摆脱厚古薄今的心理,自信起来,在翻译方面做出成绩。”
外语学习经历:我很勤奋。
在谈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时,卜文忠勉励大家“要学好外语,就必须勤奋。”他还对直译和意译作了简单的对比,认为直译是核心。意译或许会出现偏差,相比之下直译显得比较踏实、保险。但是,由于语法不同等原因,过于僵硬的直译会使得中文也不伦不类。此时,“打碎原来的句子,使其符合中文的语法习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要做一个优秀的翻译,旁通一到数门其他外语会使翻译工作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同时也可以增加自信”。他还带来了自己翻译过程中的德语、法语、日语等的翻译手稿,建议大家要重视笔译。

观众聚精会神
最后,卜文忠以“祝大家路越走越宽,成绩越做越大”为结语,表示了对大家寄予的殷切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