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视点】读书日,你阅读了吗?

文字:南校校园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4-2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面对如今的读图时代,读书的光环是否依然如旧呢?而亲爱的各位广外大同学,今天,你读书了吗?

 

阅读 需要理由吗?

 

“在柔和的灯光下阅读是一种享受,可以帮助我缓解一天的疲劳。”新闻学院的张同学从小就有睡前阅读的习惯。她把这当成了一种享受,一份不可不赴的约定。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都这样坚持着。

 

 

喜欢阅读的同学并不只她一个。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的同学“把读书当成一种兴趣”,而38%的同学在读书时“抱有明确的目的”,只有1%的同学认为读书可以打发时间。绝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把书本当作消磨时间的工具。商英学院06级的张同学说,阅读重在体验,纯粹为了打发时间而读书,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读书计划 你执行了吗?

 

记者随机询问了50位同学,没有1位已经落实读书计划。究其根本,时间是问题。65%的采访者将“时间”作为影响读书的最重要因素。

 

新闻学院大一的陈同学表示,用于读书的时间太少了,读书规划有也等于零。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黄同学说,读书规划中学生时代会做,但执行起来往往因时间问题而无法坚持下去,所以现在几乎“抛弃”了这种做法。

 

 

信息学院大一的王同学则是因为加入不少社团,兼职工作繁忙,能腾出来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想读书,但是没有时间,毕竟精力是有限的。”王同学如是说。

 

对此,图书馆的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例如自己缺乏哪方面知识、性格缺陷需要怎样完善),参考职业规划,做一个大学生涯的读书规划,并在以后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做到有意识地读书,有计划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闲书专业书  哪类更有益?

 

记者通过统计问卷数据了解到,72%的同学较倾向于阅读文学名著和休闲书籍。另外,广外大图书馆对2006年读者借阅书籍种类进行了年度统计。结果表明,就业指导类和小说类高居榜首。

 

同学们认为,他们从中收益不少。例如,就业指导类书籍帮助他们给以后要走的路指明一个大概的方向。至于小说类,一般人会认为那只是消遣的读物。可是,国际新闻专业的邵同学持另一种观点。她觉得阅读一本小说实际上就是阅读社会。小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被认为是“闲书”的,并没有坐冷板凳。那么被认为是“专业书”的,受欢迎程度又如何呢?大部分受访者反映,“必不可少,但不大喜欢”。虽然,正如明德读书社社长卢同学所说,阅读专业书籍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更多的方面了解专业背景,但是,很多同学都认为如今有太多号称是专业学术权威的书籍,却让人难以信服。

 

正因这个原因,新闻学院的周同学并不赞成阅读过多的专业书籍。在她看来,一本经典的专业书籍就足够让读者对这一行有个基本的了解。她认为好书一本就够了。以她为代表的同学都认为一些不能给读者一个整体认识的所谓专业书是不值一读的。他们只推崇经典的专业书。

 

另外,据受访同学透露,他们的阅读习惯与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最近,股市大升,不少同学深深意识到掌握一定的证券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比较自觉地去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

 

电子版和纸质版   哪种更吸引人?

 

究竟是纸质的墨香味较吸引大家,还是网络的时速性受大家青睐呢?

 

在调查问卷中,78%的同学反映“阅读传统的纸质书”仍是平时阅读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17%的同学表示“经常网上阅读或者阅读电子书”。可见,在学校的氛围里,纸质类书籍阅读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两种方式阅读各有千秋。”明德读书社的社长卢倩雯表示。她指出,电子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浏览资源。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纸质书籍的资源有限,而电子阅读则满足了快速寻找信息的需要。但是,阅读电子书或者网上阅读还是没有阅读纸质书籍的感觉。纸质书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不用受到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做批注。而且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加强对书本内容的了解,提高读书的效率。

 

 中文学院的陈咏芹老师则形象地说,纸质书籍有一种天生的墨香味,这是电子书籍所无法具有的。

 

古典文学,你的光辉是否依旧?

 

     在文艺界,时间是最终的裁判。只有经得起他的推敲后而保留的才是精华。从这个角度来说,流传至今的古典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面临着如今快餐式文化的冲击,它们是否还能依然辉煌呢?

 

 

在调查过程中,只有16%的同学表明很喜欢古典文学。但他们在一个学期里阅读古典书籍的数目不超过三本。这是为什么呢?

 

中文学院的陈咏芹老师解释,古典名著不是功利性很强的专业书籍。因此,阅读者不会带着某种目的而去追求进度。再者,古典文著的价值是深沉的,并不是一时片刻可以消化得了的。

 

而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朱同学认为,它们是“慢慢细读才有味道”,因此,一个学期也只能阅读两到三本该类书籍。而与此相反的是,彭同学则反映中国古典文学较其他书籍看起来费力,所以一个学期几乎没有阅读过此类书籍。

 

陈咏芹老师强调传统名著能够提升个人的精神修养,对人的影响虽然是缓慢但同时也是无法估量的。他大力提倡同学们阅读文史哲学类的书籍,并建议做好读书笔记。

 

无论因什么而读书,读什么类的书,通过什么途径读书,读书都必须要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每天都有所积累,到最后才会有质的飞跃。

 

 

 

 

采写:朱宇玲 王璐 杨嘉静 刘佳 刘早 陈柏熙 罗利娜 蓝翰翔 (实习生)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