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喝杯茶!”,英得九龙镇的农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挂职组的志愿者们。正寨村,一个坐落于英西峰林间山麓的小村庄。从外围望去,它显得那么祥和。那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似乎向路人传达着它的富裕。这时,人们会想,这里的村民过得真幸福!真的是这样的吗?
文化篇
在村口的大树下,有几位老人在乘凉。她们的话语,让我黯然伤神,为这个村子叹息。据老人们说,村里年轻的一代人,除了初一、十五去庙里拜神之外,其他的传统都已经渐渐遗弃。

了解民情
她们还向我述说本地有名的“闹花灯”这个传统。在孩提时期,她们非常喜爱这个活动。可惜的是,往日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了,因为年轻人都嫌搞“闹花灯”浪费时间和金钱。我顺便问身旁的孩子:“你们平时唱什么民谣?”他们茫然的摇摇头……村子的传统文化,顺着时间的流逝,被冲刷得没有了棱角。
经济篇
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家每户都只有老人和孩子看门。一位退休的军人向我解释道:“如今种庄稼,种瓜果,基本都会亏本。农药的价钱又提高了,赚到的钱少得可怜。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只能靠他们寄的生活费和政府补助过日子。”我问道:“那为什么不种植本地出名的沙糖橘?”老汉叹气道:“并不是每个人种都能赚钱呀。”面对着一排排“新式”楼房,我迷惑了,这能代表什么吗?

辛勤务农
教育篇
在巷子间玩耍的孩子中,有的孩子已经12、13岁了。我觉得奇怪,她不需要上学吗?面对我唐突的问题,她略有委屈的说:“家里没钱,我爸,他不让我去上学了。我姐初中没毕业,也出外打工了。”我怜惜的安慰她,其实我的心是沉重的,教育如此落后,那下一代还有希望吗?文化教育的落后,是村子发展路途上的一个绊脚石。

我们都能上学吗
离开村子时,我再一次回头望了它一眼。沉浸在夕阳下的正寨村,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忧伤的感觉。到底什么时候,它才能向别人展现出朝阳的光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