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6日开始的为期两晚的家访活动终于结束,渐渐发现,和农家孩子的父母聊天也是一个享受。以往一直错误地认为,农村父母孩子多,根本没有时间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但在与他们面对面聊天的过程里,他们为我们上了一堂更具教育意义的课程,像是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明白,农村里缺少的,不是教育的意识,而是教育的环境。
当天,我们一共要拜访15个家庭,任务分配妥当后就出发。路有点长,一路上我们还是在担心家长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探访,是不以为然,还是敷衍了事抑或热情欢迎?但现在想起来不得不为这些多虑感到可笑,在他们的话语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热情,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以及在子女身上寄托的殷勤希望。
有梦,放飞孩子的翅膀
第一站是初二学生郑雪航的家庭,而郑雪航的父亲就是我们所入住的学校青溪中学的副校长郑文涛。一进家门,我们立即被那种温馨的感觉所感染,他们一家人正聚在一起看电视喝茶。虽说是校长,但郑文涛坦率地表示自己并没有读过大学,但因为想为当地的教育出一分力,所以后来从事了教育事业。一当老师就是十几年。

雪航温馨的一家
从雪航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优越的推理分析能力,当雪航妹妹从抽屉里拿出雪航的一叠厚厚的奖状时,我们几人不禁有点咋舌,心想,那厚度应该可以做成挂历了。雪航的数学竞赛,诗歌朗诵都是第一名,同时又是优秀班干部,一切似乎应有尽有。因此,我们不免对他的家庭教育十分感兴趣。
作为父亲,郑校长笑着说,对于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法,但是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从小就被他注重培养。在学习上,他希望孩子取得优秀成绩,但从未苛刻要求孩子的成绩一定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而是旁敲侧击,并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能力锻炼上,他鼓励孩子多培养在领导能力、体育和文娱方面的才能。郑校长说,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习惯,虽未十分清楚,但他们已经懂得分清自己的想法,只要有梦,他们就会去追。在父亲的这份肯定背后,是对孩子的信任和默默的支持。
放手,给孩子自己选择的责任
山路有点难走,崎岖不平,我们离声雄的家还是有点远。声雄内外判若两人,平时上课较为安静,单从他的外表上绝对看不出他是一个十分有自己想法的人。他看见我们到来的时候,还是如平常一样安静,而他的父母则热情地招待我们,又是茶水又是花生。声雄父母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大字不认识几个”,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许是因为贫穷和劳累遭人蔑笑,父子之间的沟通也很少,声雄的毅力和内敛都是从小形成的。
从家长的口中可以得知,声雄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在家里几乎包揽了弟弟和妹妹的农活,而且一直都梦想有一天能走出大山,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声雄的父亲在平常日子里很少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他想,现在孩子太小,不能体会到父母内心真正在想些什么事情,如果孩子自己认为读书无用的时候他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不读书就务农或出外打工,学习技能这些最基本的求生方式。而且根据我们的走访的农家,不少父母都是保持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子女。其实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知识,摆脱“寸步不离农村地”的窘迫,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却深知,把选择留给孩子,是给了他们一份很重的责任。
努力,做孩子梦想的点缀者
还有这样的女孩,对绘画如痴如醉。独特的视角,奇怪的观察力,林顺连的母亲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对那些星星之类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了就迷恋于电视上的卡通人物。但是,在农村里,一个女孩子再有出息也从未被人看好,尤其是像顺连这样在村里只算中等的家境,一个想学绘画的人会有什么好出路?曾经,作为家长的他们心情很是矛盾,是支持还是设法让女儿放弃自己的兴趣。

与艺术梦想拥抱的女孩
但是一切都已过去,女孩的坚持和天赋赢来了认可。父母一直为她的绘画提供材料和画笔,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这也为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在我们的眼里,作为父母的他们是圆梦行动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或木讷,或坦率,但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在爱的天平上,这样的爱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