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打开法语新空间——访法语系副教授陈齐欢

文字:何伟立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3-05-1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何伟立/文)那天上午7:50,后教305室外。一位身穿黑色套装的女士手提公文包匆匆走来——她就是教授法语视听说课程的陈齐欢老师。 “BONJOUR.”(法语:你好) “BONJOUR.” 陈老师看见同学们就用法语热情地打招呼。 一位女孩挥动着手喊着:“TAXI,TAXI……”(同为法语中的出租车。)不要以为这是巴黎街头,其实她是在用法语进行着情景对话。还有问路、求职、母女交谈,同学们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熟练地运用法语表演生活中的小场景。他们生动的表情、流畅幽默的语言使欢声笑语不时充满了教室。而这些同学学习法语还不到半年。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情景表演后,陈老师轻轻按动手上的鼠标,投影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组彩色漫画;再点击,喇叭传出法语对话,与漫画呼应。陈老师在使用的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开发出来的多媒体法语教学软件——《新空间》。 陈老师是我校的资深法语教师。70年代末80年代初,她被派到法国留学。在那里,她潜心研究“教育学与教学法”。有一次,她看到了一份科研结果,上面说到:“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视听加起来就有94%。”“关于知识保持,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于是,陈老师想到了把视听说相融合运用到法语教学中去。 回国后,她把所用的法语教材的文字转化为图画,用一种“看图说话”的方法教学。借助新技术的帮助,陈老师不断改进她的教学手段:从最初的幻灯机到录音、录像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变化了,但她在课堂上始终尽量不用文字教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视听说能力的课堂风格一直未曾改变。 90年代,电脑的使用在在中国逐渐普及起来。不断关注信息技术革命的陈老师有了一个想法,就是制作一套法语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1996年,得到省教育厅的教学实验立项批准,在陈老师的主持下,她与学校电教中心的技术员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投入到软件开发的工作中去。软件的内容是参照法国1995年出版的一套教材——《新空间》。 经过一年的努力,1997年,软件设计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手段大大方便了陈老师的教学,也使她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她的学生说,《新空间》这套教材比较有新鲜感和趣味性,教的都是日常生活用语,如问路、找工作、安排时间、作介绍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到了法国的文化。多媒体的直观性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接受学习内容。且陈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锻炼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这种良好的语言氛围使他们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曾有一位学生在送给陈老师的贺卡上写到:“我从来没有想过学法语可以这么轻松。” 1999年,陈老师在新加坡召开的一次法语国际研讨会上演示过她的软件,结果得到了一致好评。法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大使及驻穗法国领事和教育语言文化专员看完该课件演示后,也十分赞赏,提议陈老师将软件制作成光盘在全国发行。这也是陈老师的下一步计划。 现在,陈老师正和她的工作小组加班加点地改进《新空间》软件的设计,使其既能作教学演示又适合个人使用。她希望以后能把软件放到网络上,让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而这套软件也将作为我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在教学评估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