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工具的发达,让许多个体意识的表达甚至张扬变得直接而且迅速。在广州这样一个深具开放性的城市,媒体市场不仅仅意味着那些实力非常雄厚(可以说近乎饱和)豪华媒体集团,更全面地,就应该囊括广泛意义上的隐蔽在民间的不在少数的个人媒体。个人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工具,完全有可能实现自己观念的媒体传播。
当然,个体媒体的影响与层次无法与大众媒体相提并论。个人媒体的传播形式,基本上需要以网络作为平台。而且,个人媒体首先是个人的媒体,属于个性化媒体,无论是以传统的文字、图片还是网络上流行的flash、音乐电台等种种形式,传递出更多的是个体的意识,个体对自身的反省,个体对于社会现象的反应。个体表达的延伸,当然可看作个人争取社会认同的另外一种手段。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个体可以通过先进的影像制造工具、文字创造力和突出的网络生存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想法。潜心于类媒体创作的个体或小群体们不一定是专业媒体人员,但他们具有媒体操作意识。在传统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他们耳濡目染。脱离了网络,他们的现实生活可能不得意,压抑,但他们也可能拥有非常体面的职业。但这些都不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当然大不相同。网络中的相互认同比现实简单,来得更加直接。
但是,这一切建立在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条件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互联网,公众就无法享用像bbs这样任意发言的平台。很多人的参与意识也可能不会被激活。没有这样的先决条件,如今的媒体状况估计仍然相当低速而且单一化。莫说个人媒体,个人意识的表达就只能局限在小圈子,而无自由地大范围传播之可能。
网络的高度自由当然是个人媒体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网络时代初期,网络资源仍然相当匮乏,网络间的交流很难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就像只有微波的死水。这种资源的流动是不可能有强的生命力的。因为大部分的资源流动形式是单向的,没有或较少反馈(feedback)的发生。
如今,宽带接入日渐普及,大家可共享的网络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这对大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缺少不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创造力。硬件更新了,强大了;软件的东西说到最终还在于人的头脑。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在强大网络的帮助下快速地向一个未知大的社会扩展。
大学生是网络的最大用户群,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大学生比别的群体更有表达自己的渴望,更有张扬自己的冲动。现在,对于广外的众多学生,校园网的试用开通,为个性化的青年人提供了最基础的平台。
信息交流能够刺激人的思想,正如竞争意识给人压力。创造力也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校园网,实现了信息交流的畅通和快速。在交流加深的积淀下,校园网势必会催生广外大学文化的新高点。正如水木清华、木棉、北大在线这样一些深具影响力的网上社区,都深深刻有大学文化的烙印,成为大学文化的一个公认标志。
期待着我们广外自己的网络文化盛会!
(特约评论员 bossanova/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