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CECL的成长之路(二)——记校友眼中的CECL

文字:梁文燕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3-20 点击数: 分享至:

 从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的提出和CECL教材的编写,到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CECL一路走来,它接受过鲜花,也遭受过白眼。而如今,事实证明,CECL的确是一本成功的教材。它是英文学院的骄傲,也是广外大的骄傲。

CECL,广外的骄傲!

     

著名学者、CECL教材的主编李筱菊先生说过,CECL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在回首这门课程的成长道路之时,我们特意采访了英文学院的两位优秀校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眼中的CECL吧。

 

沈颖秋,女,2001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现工作于外交部。

      由于联系方式几经变更,我们能找到的校友并不多。在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情况下,我们居然与沈颖秋取得了联系。她得知CECL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我们的访谈要求。通过电邮方式,我们对她进行了以下采访。

      问:你认为CECL教材的内容设置有什么特点?

沈:我对CECL的内容设置有很深的印象。它的教学主旨是交际法,根据特定的专题和场景设置课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迅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课程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我觉得CECL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一个专题中,既有读、写,又有听、说,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先让学生听相关的听力材料或是阅读文章来了解背景情况,然后设置一些实时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把已经内化的知识外化,即时应用出来,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CECL,包容万象

问:你对CECL的教学方式有怎样的印象?

沈:关于教学方式,老师大都有意识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我想也是围绕着交际法进行的吧。它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去,不但听老师讲解,而且当堂练习口语。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我觉得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学完以后“只会写作、张嘴却说不出来”的情况。

 我觉得更可贵的是,CECL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程的内容非常生动,所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正是因为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所以教材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因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从课本上学到的内容。


 

问:你认为CECL的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习甚至就业有什么帮助呢?

沈:大一大二的CECL学习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人把学英语比作登台阶,那么学完CECL以后,无疑是登上了新的一级台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地道,更加熟练地应用于交际当中。所以说,CECL的学习是一个过渡,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巩固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就业而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是要具体应用于实际的,CECL恰恰就是锻炼了我们这方面的交际能力。

问:对于你现在的工作,CECL有没有带来帮助或影响?


 

沈:CECL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掌握交际的技巧。随着全球化的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是走向世界的工具,所以,谁用得好,谁就占优势。我想如果没有CECL为我当年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也许我在英语这条路上不会走得那么远。它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激发我探求的欲望。它给我的更多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底蕴。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它能获得这个奖项,的确是实至名归。

 

王伶俐,女,2001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现就职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王伶俐是我们另一位访谈对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是全球“五大”之一,她在拥有这份另许多人羡慕的工作的同时,也承受着许多的压力。但是在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她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而她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了。

没有单词表的CECL,与惰性说不——学生必须主动泡图书馆,才能解决书里提出的许多问题

  王伶俐说,刚上大一的时候,她觉得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因为老师的上课方式,课堂气氛,讲解的深度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随着对CECL学习的渐渐深入,她开始改变原来的想法,其实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她告诉我们,虽然这门课程对老师要求也很高,他们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要掌握交际教学的理论,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的只是一个向导的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文化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但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扩充,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一种外来文化。她还说她在课外自己学习CECL 的时间远比花在课堂上的多。她认为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不过,她同时也承认老师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她还回想起当时的CECL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把课堂气氛调动得很好,还能讲许多文化现象分析得很深刻,而且鼓励学生多探索和扩充知识。

 

  我们采访的两位只是英文学院广大优秀校友中的一部份,可是从她们的谈话和个人成就中,我们足可以感受到CECL的无穷魅力。一门课程获得的成就不仅仅是编写人员的,也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而是属于所有参与和支持它的人。而作为这门精品课程的教学主体,学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余,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CECL的教与学中去,为创造更多像以上两位校友一样优秀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