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培养复合型人才——记我校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合作项目

文字:西语学院03德A林若川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3-26 点击数: 分享至:

    沈静怡是我校西语学院法语系的三年级学生,从这学期开始,她的课程多了传播理论、传播的社会史与技术史、分析信息等三大板块六个单元的传播学专业课。不过与我校新闻学专业不同的是,她的任课老师是由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全程法语授课,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完全与法国大学相同。

    这是我校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的一部分。1998年,我校同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就此合作计划开始进行谈判。两校校长于2000年11月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拉开了两校在信息与传播专业合作办学的序幕。

  据悉,这个合作办学计划目前在国内同类院校尚属唯一。上学期,教育部专家在西语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时,学院领导还专门向专家汇报了这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法国驻华大使馆及其广州领事馆也非常支持这个项目。

  西语学院郑立华副院长是这个合作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郑院长在法语教学中发现,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一种单一的外语教学,往往与社会实际脱节,学生所掌握的,除了外语技能外,很少其他专业知识。目前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既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998年,他在法国认识了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的几位教授,双方在交谈中发现互相有许多相同的理念,经过友好而富有成效的谈判,这个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如今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
    
    郑院长表示,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培养项目,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外语应用能力的锻炼,其效果都是相当明显的。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课程本身已经超越了外语的学习,而是实打实的专业学习,就像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数学”一样,语言只是授课的媒介;第二,由法国教授用法语来讲授专业课,对法语学生来说,本身毫无疑问地又是一种具有很强实战性的法语语言学习,特别是听力方面的训练;其次,法国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法国大学授课与学习的方式,虽然他们也努力适应我们的学生,但更多的是我们的学生去适应法国教师上课的方式。最突出的例子是,法国教师上课并没有固定的教材,只提供课后参考书目。这就需要学生上课迅速做笔记。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于只抄教师黑板上写的东西,不会边听边记,课后没有教材可复习更是感到失去了依靠。不少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头一两个月都要跟法国同学借课堂笔记抄。

    郑院长介绍,学校、西语学院和法语系三级对这个合作项目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金。而在此期间,作为受益者的学生在学习该项目所包含的课程时学费是全免的。

  提到该合作项目,不能不提另一个"关键人物"——COLOMB教授。


高龙先生在上课

  COLOMB教授目前正在西语学院为法语系的三年级学生上广告学的课程。在一节广告课后,COLOMB教授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指着自己名片上那个很“中国”的中文名,请记者称呼他的中文名:高龙。

 根据两校协议,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每年派出3名教师,到我校上课。授课对象是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培养计划除了法国教师讲讲授的课程外(共6门课, 120小时),还纳入法语系本本身教学计划中的部分课程,形成一个合作的项目。中国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并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可以获得法国大学职业专修文凭(DEUP),并取得同等学力,可以直接进入法国信息与传播学院学习。在法国学业结束,可获得法国颁发的信息与传播硕士工程师毕业证书。这个证书证明持有者有能力从事以下工作:研究与编写信息,信息定稿,信息运用于报告或报道,版面设计,产品制作与信息,管理与跟踪一个项目,同各种合作者谈判,完成传播介质,内部或外部传播活动的设计、协调与管理,事件的理念,等等。 

 

高龙先生说,自己已经是第12次到中国了,他的“中国情结”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7年,对中国文化和政体很感兴趣的高龙先生就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从1986年起,他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他是法国最先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交流的学者之一,后来还出版了不少中国文化的著作,还娶了一个漂亮的中国妻子。1992年他十分荣幸地在北京得到了中国政府官员的接见。1998年,高龙先生在法国认识了郑立华院长,得知郑院长有志于开展一个联合办学项目后,便与他一起合作开始了这个合作项目。

 


高龙教授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

     

高龙先生非常看好这个合作项目。他认为,中法文化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今年,在法国的中国文化宣传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相信明年法国文化在中国推广时,广外大和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的合作会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他希望更多对法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他欢迎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

     在谈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高龙先生对中国学生的法语水平赞不绝口。他认为,通过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他能够感受到广外大西语学院的法语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受到了十分扎实和细致的法语教育,同学们的法语水平相当高,好学,知识面广,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是他也在教学中发现了同学们对一些理论性强的词语和抽象名词的理解上还有问题,他希望能够编写一套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材,同时自己也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相长。

    高龙教授今年的教学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他即将返回法国。高龙先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学生的喜爱,他希望法语系的同学们通过他的课程,掌握信息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今后能够在传媒、电影、新闻等领域有所发展,他非常希望能在法国再见到这些可爱的学生们。

    在学生眼里,高龙先生也是个可爱的老师。沈静怡同学说,她非常喜欢上高龙老师的广告课,高龙老师在课上充分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失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幽默,是个很有魅力的老师。最近,班里还有电脑爱好者正在与高龙先生合作,建立法语学习的网站。

    沈静怡说,她非常感谢这个联合办学项目,她能够通过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法语水平,还开拓了视野,学到更多法语以外的专业知识。

     是的,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是郑院长的希望,是高龙先生的希望,也是我校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合作项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