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文字:吴诺 黄奎华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6-22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17日,“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能走多远”专题讲座在图书馆负一层的多功能报告厅举行。该讲座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系列讲座的一部分,由外交学社筹备委员会承办,主讲人是法学院外交学系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树春博士。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博士对俄罗斯研究一直情有独钟,在2003年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名为《俄罗斯的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的发展》),在最近颁发的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又荣获教学类三等奖。  

    “为什么要研究中俄关系?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三次定位是什么?”王树春博士以这些问题开始了下午的讲座。王博士提醒我们注意几点:俄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军事实力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能与美国抗衡。作为文化大国,俄的影响非常大。俄是一个转型时期的国家,它的影响,对中国本身,对整个亚太地区,更不可低估的。接着,王博士围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能走多远”这一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国际背景和概况,进而从理论的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内外因及历史根源,分析了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两国在对方的外交战略上的地位。
 
    在王博士的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向王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其中不乏有深度有创意的问题,如“在俄罗斯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其发展?”“如何看待俄罗斯处理中日争夺俄石油输出管道路线问题的策略?”“俄罗斯在朝鲜核问题上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这充分地展现了我校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及对国际时事的关注。    

    据悉,我校在教育部今年初提出的关于在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的高质量的讲座,整体反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