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9日下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教授在我校南校区教学楼进行了题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的专题讲座。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经贸学院副院长易行健等出席了讲座,教室里座无虚席。陈教授温文尔雅的气质以及深刻精辟的讲解给广外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国贸易相关情况为背景,陈学彬详细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他指出,对于人民币升值,现今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利大于弊。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进口,抑制出口,从而改善贸易收支,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并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但同时也会加剧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发失业率上升,资产泡沫情况加剧等问题,而这一切问题都需要国家政府部门与全国人民一同努力才能解决。

现场座无虚席
既然利弊皆有,那么人民币该不该继续升值呢?陈学彬借日本四度货币升值对日本经济影响的例子,以给中国的货币升值提个醒。从日本货币汇率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日元的第一次升值间接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升级,但随后三次都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这就为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一个前车之鉴。
要适度增值,还要警惕美国次级贷危机
谈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陈学彬从贸易收支总量、主要贸易伙伴、分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和资本流动四个方面举出了实证并做了详细分析。他综合利用模型和图表,通过不同的侧面论证了人民币适度升值的必要性。然而在中国经济增长外部依赖较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能大幅度升值,否则在未来某个时期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陈学彬教授声情并茂地讲解
同时他也指出,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贸易收支失衡的问题,解决贸易失衡需要发挥各国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进出口的平衡发展,不能仅寄希望于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来限制中国的出口,而应该采取措施来扩大中国的进口。汇率调整对解决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作用是有限的,中国必须警惕类似美国次级贷危机的风险。
讲座结束后,陈学彬对在场观众提出的问题认真作答。有同学问到人民币升值对高科技产品的影响,陈学彬经过分析认为肯定会有利。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到多少”,陈教授认为这还是个问号。
附:陈学彬简介
陈学彬 男, 1953 生, 四川自贡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经济对策论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银行理论、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博弈分析、金融数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