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刘森华、周菁、Juan、Alex、杨兆宇、唐一鸣,这些名字或许并不为人熟知,而6月11日下午,这六位旅行“狂人”带来的分享会却令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水泄不通。如果为这场分享会贴上标签,那么“旅行”、“梦想”、“公益”当之无愧。围绕行遍万里路的亲身体验,六位行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旅行的意义。
“陌生的快感”与“间隔年”

刘森华谈“陌生的快感”
第一位走上台的是一名大三在读学生,他叫刘森华。身无分文的他曾环游全世界接触环保事业,从埃及金字塔走到艺术之都佛罗伦萨,穿越耶律撒冷,走过马尔代夫……数不尽的旅行经历带给他的感受是:旅行追求的是“陌生的快感”。这种陌生源于三个层面,景物、食物、人物,他进一步解释道。他亲眼历见“苦路”,才知道西方的宗教文化的源头以及相互尊重的必要;品尝过各地美食,也才懂得文化融合于食物之中;见过穿着印有灰太狼衬衫的外国人,才了解了“中国制造”的威力。
周菁作为在美交换留学生有着众人看好的前途,却选择了让亲友不解的“间隔年”(下有注解)。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周菁赶往灾区参与支援救援活动,义工旅行生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回忆起一位在四川支教的台湾教师的故事:一位行遍大半个中国的台湾教师看到一整个小山村的人都在抽烟,丝毫不知抽烟的害处时很是心酸。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村民们知道了吸烟的害处,主动戒烟,并由衷地感谢这位海峡彼岸的教师。周菁认为,这就是义工的力量,通过自己影响别人,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老外的旅行与公益之旅
中山大学教师Juan来自墨西哥,去过美国、乌干达、以色列和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每一次旅行都带给他心灵上的冲击。他分享了在美国的种种经历,在那里,他看到了种族歧视和贫富差距;他站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墙上,目睹两个种族的冲突。“缺乏宽容与爱”是Juan在谈及这些问题时的回答,“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就是一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心态,冤冤相报何时了”,Juan说道。
John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在云南泸沽湖运作着自己的公益项目。当地的摩梭人给他的印象特别深,他说道,他们一年的生活费大概只有600元人民币,而我自己时常反思,如果我一个月少和朋友去几次酒吧,这些省下的钱就够他们生活一年了。这位热心公益的外国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公益事业做得不如西方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关心自己人”而非“所有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博爱精神,就像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来中国做公益,不回自己的国家呢?我觉得我们都是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做公益没什么区别”。

Alex分享七年之旅
别人用脚行遍万里路,Alex的七年的旅途却是在“车”上度过,这车是摩托车。这位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高材生把生活比作骑摩托车旅行“三部曲”。他幽默地解释道,第一步是在路上骑行,一路风光,看到沿途美景;第二步是突然发现路途崎岖,然后可能撞到一块石头,四脚朝天;最后一步可能是你发现摔倒的地方还是一个泥潭,自己也浑身是泥。沉浸到所到之处的文化中去,Alex说道,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计划,让自己迷失。“导游可不会告诉你三点的时候在某个地方你能认识三个朋友”。
不安分与梦想
国家一级运动员,拿到一家省级媒体的offer却断然放弃走上骑行千里的亚运信使活动,杨兆宇深信我们应该“做年轻人该做的事”。回忆起08年自发到四川汶川地区参与救援的时候,他感慨万千,“没有人收留,只能与朋友一路前行,在车上,我想,可能有块滚下的石头砸到车上,几个人就挂了。”结识了“骑天下”的朋友之后,他们一路骑行大半个中国。在海拔超过五千米的西藏一路艰难前行,他遇见过喇嘛,遇见过藏羚羊,在可可西里留下脚印,“骑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也不能停,只能下车推着走”,看到珠峰露出真面目时,杨兆宇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爱逃课的“坏”学生走了一条异国流浪的道路,唐一鸣用九个月的时间跨越三大洲。他分享了在寺庙里穿梭,在帐篷里度日的故事。“不安分,不甘平凡”是他对自己的解读。有梦想的人不会畏惧太多现实困难,很多人有太多的顾虑,他说道,“有时间的人说没钱旅行;有钱的人说没时间旅行;有钱又有时间的人说自己不懂英语。”真正去践行了,行万里路之后才知道梦想的可贵之处,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唐一鸣给出的答案是“吃点苦,沿途发现美,发现真实,把故事带回家,然后更好地生活”。
年轻人,爱旅行?
分享会结束后,真人图书活动随即开展,与会的部分嘉宾将作为“真人图书”供读者“阅读”,和观众进行双向交流。

放飞旅行梦想的纸飞机
记者发现,参与此次分享会的听众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部分其他高校的学生专程来到广外参加活动,现场估计有四五百人,异常火爆。余同学告诉记者,他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听完之后觉得应该对梦想有所追求。“有没有马上去旅行的冲动?”,记者追问道。“那倒不至于”他笑着答道。
看着人潮涌动的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工作人员露出了笑颜。此次活动主办方TEDXGDUFS的负责人安扬接受记者时表示,TED在广外了举办三次类似的活动,这次活动之所以这么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家对这个话题(旅行)感兴趣,“有梦想就有动力”。
附:嘉宾精彩语录与相关介绍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TED诞生於1984年,其发起人是里查德·沃曼。2002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并营运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於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刘森华:旅途中我会对各种食物,都“虎视耽耽”,因为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通过吃,他才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当地人。
人要趁着年轻去旅行,不要忘记回家的路就可以了。
周菁:如果每个都去做同一个事情 ,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这也是做义工旅行的原因。
Juan: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间,我看到很多的中国人都不用洗手液洗手。我觉得很奇怪,觉得这是错的。我告诉我的中国朋友,这是错的,但是朋友告诉我,没有错。于是我知道我要慢慢地从不同的文化中学习。
世界人有太多人需要我们帮助了。我的旅行告诉我,和他们沟通,聆听,尊重,等等。
杨兆宇:我们觉得年轻人应该做年轻人应该做的事,去认识世界去探索世界,去大胆地走出那一步,有些事情人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都不会去做了。
Alex:我不知道要去哪里,我闭一眼把手指放在地图上,它指到了南美,于是有了我之后的旅行。
接触到更多的文化是一件好事,远远比你一个人窝在家里看电视好很多
唐一鸣:现在很多人都会这样,把梦想当成很奢侈的事情,有空拿出来擦擦看看,告诉自己还有梦想。我觉得年轻+梦想其实可以创造的东西很不一样。
旅行的意义:吃点苦,沿路发现美,发现真实,把故事带回家,然后更好地活着。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