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著名教授邓乔彬我校诠释唐宋词之魅力

文字:杨思婷 梁可盈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3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1128日晚,暨南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邓乔彬在北校区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开讲著名教授论坛第194讲——“唐宋词的永恒魅力”。循着唐宋词发展演进的基本轨迹,向大家生动诠释了唐宋词之美。

社会角度谈演变 唐代词赋具美感

邓乔彬首先从词的起源与演变的问题谈起。他首先提到了文学史一代有一代之盛,无论是从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还是从文学形式演变的角度而言——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文学都是“集中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他还提出,评价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尺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民性,二是现实主义。词作为唐宋时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之一,大致起源于初、盛唐。他坦言,唐词与唐朝的宫廷文化联系紧密,而由于此时统治者追求享乐,诗人为其解闷而作的音律妙曼的词大多只具有美感价值,魅力不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文学做镜子 放映社会记录心灵
  随后,邓乔彬着重指出唐宋词的魅力是其所具备的“三个情”——爱情、闲情、性情。“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邓乔彬以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为例,解读了周邦彦和李师师之间复杂又微妙的爱情故事,阐述了“三情”中的爱情。闲情即“伤春悲秋”,这类诗词大都围绕叹息生命悄悄流逝的主题进行创作。而性情的魅力则在于提高词的境界,开拓词的题材。同时,邓乔彬强调,文学既是社会史的反映,也是心灵史的记录,把二者结合起来评价文学,宋词就有其魅力与价值。
  
另外,词作为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艺样式,可以广为传唱,从而具有很多受众,这也是唐宋词的魅力之一。 


邓教授旁征博引讲述“唐宋词魅力


互动谈文学 方言模仿引掌声
  讲座来到了互动环节,当被问及对“中国文学形式走向越来越简单的道路”这个问题怎么看时,邓乔彬认为这与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虽然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产生了即兴、短小、无深厚意蕴的“文化快餐”,但也不可否认,高雅艺术仍然被人们所提倡。他还谈到社会发展不一定和文化发展成正比,引人深思。互动过程中,邓乔彬还为现场师生表演了方言模仿秀,引得阵阵掌声。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

 邓乔彬在讲座上的旁征引博和诙谐幽默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在场同学表示:“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邓教授在讲演中能放能收,既能不断发散思维列举大量例子,又紧紧抓住唐宋词的魅力这个中心。同时邓教授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他的个人魅力让我印象深刻。”


讲座后,邓教授与同学亲切交谈

副校长许国彬出席该讲座,并在讲座开始前代表学校向邓乔彬赠送了纪念品。讲座由中文学院院长陈彦辉主持。


许国彬向邓乔彬赠送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