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第四届中国文化节走进湖湘文化

文字:记者 陈伟坤 卢梓淇 蔡羽羽 肖林锐 谢敏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13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一湘情缘,文化盛宴。
612日下午,北校区二教前边的校道上,中文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节之“一湘情缘”盛大开幕,约三小时的摊位展示活动吸引众多师生“凑热闹”。从第二届开始,文化节以地域文化为展示重心,前两年分别领略了广东的岭南文化和山西的晋地文化。今年则转向发掘楚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湖南,走近湖湘文化。

                 一湘情缘,文化盛宴
  副校长顾也力,校团委书记谢秀兰,教务处副处长尚敏锐,中文学院院长刘小平、党委书记李和民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广州市越秀区文联主席李咏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谢伟国,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秘书长陈伟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穗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文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邓国生,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程少明等嘉宾莅临现场。

湘动琴弦,文化盛典

  顾也力在开幕辞中说,作为中文学院“凤鸣云山”系列活动之一,文化节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幕式表演展现了湖南文化特色。中文学院舞队的同学身着苗族服饰,轻灵跃动,首饰轻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当舞者蹲下,领舞替她们涂上眼影折射出神秘古朴的巫楚之美。校模特队的同学穿上汉服等传统服饰走起了T台给观众们带来了民族服饰之美。诗歌朗诵《湘夫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真挚的爱情通过朗诵者之口徐徐流出。两位女生合奏的古筝《浏阳河》,用音符承载着水灵的故事,在耳边流动起来。

  刘小平宣布中国文化节开幕。随后,嘉宾进行即兴挥毫,向师生们详解国画与书法。

  
                      名家现场挥墨

湘情满满,湘味十足

    本届文化节分风味、美景、历史、名人、民俗、艺术六大板块介绍湖湘文化。“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潇湘美景天下共识。洞庭湖、岳阳楼、张家界、南岳衡山、凤凰古城……摊位展示都有所涉猎。除了美景,还有美食,湖南给人最深的印象也许就是她的“辣”。就连路过的美国外教Glenn Thopsey也对此表示略有耳闻:“Oh, Hunan Province. Spicy.”有摊位展出了湖南小吃“酸辣萝卜”并且提供试吃,受到了老师同学们好评。

外国友人体验潇湘文化

    许多摊位游戏也让大家不亦乐乎。主题摊位“楚湘风骚”别出心裁,用几个装水的酒瓶做出了简陋版编钟。同学们根据提供的简谱敲击酒瓶,听音乐猜出歌曲。“湘名逸闻”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记者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肖像手绘”活动,连中文学院副院长魏慧斌也在那里“留下美好瞬间”。刘小平在“天籁湘音”投入地和大家一起玩“猜猜名人”。摊主笑说,几乎所有来玩的外国人都只能猜出毛泽东。

                    特色签名版

   “岳麓书院”的布置可谓古色古香。弹古筝,写书法,对对联,同学们在体验完各种“古人范”十足的活动后,还能从制作精美的展板上了解到岳麓书院育人无数的前世今生。“活色活湘”前,一位男生身穿绣有黄、紫、蓝等多色花纹的少数民族服饰,吸引不少路过的同学驻足合影。同时,摊主还在摊位前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苗族情人节”等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俗习惯,让人大开眼界。

摊位前精美的纪念品

活动落幕,文化上路

  中文学院团委书记曾超文向记者说道:“我是湖南人,今天看到同学们别出心裁的摊位,看到大家都用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湖南文化,我感到非常开心,也都很喜欢。”大一的何同学这天下午从大学城过来“转转”。在逛完所有摊位后,他表示自己对湖南从“近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感觉还不错。

  李咏祥现场挥毫,在协助下完成了一幅凤鸣云山图。“我在网上一直有关注这个活动。”他称赞文化节以不同省份的文化作为主题,“这很有意思”。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文化节的意见,“摊位还是有些少,用什么手法去展现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还要继续探讨,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Glenn Thopsey说道他会弹吉他,常常在学校外“夹band”。在摊位间看到了古筝,跃跃欲试。经过同学的简单指引,他很快便“上手”了。在他起承转合,转轴拨弦,“有板有眼”的时候,旁观的同学打趣道:“古筝跟吉他原理相通的。”


                   中国文化节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