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发展大会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大学城校区八角楼报告厅举行。大会以“廿载华章 再启新程”为主题,总结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与辉煌成就,展望新时代国际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未来蓝图。来自国内外高校、媒体机构的专家学者、校友代表、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典。
廿回眸|盛典启幕 回望辉煌
上午9时,与会嘉宾、校友和师生代表陆续入场,会场洋溢着庄重而热烈的气氛。大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机关党委五级组织员(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商杰强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机关党委五级组织员(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商杰强主持大会
大会伊始,会议现场播放了新闻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宣传片《廿念不忘 回响有声》,生动呈现了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大会宣读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校长闫相斌的贺词。贺词中充分肯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并寄语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征程中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现场还展示了来自国内兄弟院校和媒体单位的40余份贺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彦辉在致辞中指出,学校自1997年开办国际新闻专业、2005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新闻学科建设。二十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彦辉致辞
深合作|学界业界 携手同行
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者代表与媒体代表纷纷致辞,为学院发展送上祝福,并就加强合作交流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表示,广外作为国内最早开办国际新闻专业的院校之一,二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传播人才。在人工智能引领人文学科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他期待广外新闻学院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探索智能时代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之路。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视频致辞
国外高校代表、美国密苏里大学环球交流项目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致辞祝贺学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融合新闻、国际传播与人工智能传播等领域的突出表现,并期待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进一步深化合作。

国外高校代表、美国密苏里大学环球交流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致辞
国内高校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黄建友教授赞赏广外新闻学院的办学成果,希望两校在资源共享、交叉学科建设与国际传播智库共建等方面加强协作。

国内高校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黄建友致辞
省内高校代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昕表示,广外新闻学院依托外语优势与跨文化土壤,走出了一条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期待未来继续携手服务大湾区建设与国家战略。

省内高校代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昕致辞
媒体合作单位代表、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祝贺学院二十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期待双方在学生实习实践、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媒体合作单位代表、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致辞
媒体合作单位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国际传播中心(South)总编辑赵杨表示,广外新闻学院为集团输送了大量优秀新闻人才,期待未来在国际传播领域开展更紧密合作。

媒体合作单位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国际传播中心(South)总编辑赵杨致辞
忆初心|师生校友 共叙情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作《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报告》,系统梳理学院二十年发展脉络,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维度全景呈现学院成就。他表示,学院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锐意进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作《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报告》
校友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南方日报要闻部主任罗彦军感谢学院提供重聚机会,深情回忆求学岁月,感慨学院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校友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南方日报要闻部主任罗彦军发言
教师代表杜慧贞副教授以“顺势而为,立足国际,连接彼此,共生共创”总结了学院办学经验,强调国际化是学院的天然选择,建院以来始终注重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代表杜慧贞发言
外教代表Matt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到广外新闻学院任教、与学院共同成长的故事经历。他表示非常荣幸见证广外新闻学院的成长,并对能参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深感自豪。

外教代表Matt发言
诗歌朗诵《做太阳而不是烛光》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朗诵者以饱满的情感致敬学院教师。


诗歌朗诵《做太阳而不是烛光》
大会表彰了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及建院20周年突出贡献者,致敬他们的坚守与奉献。


表彰仪式合影
校友捐赠仪式上,优秀校友、深圳市一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铁军向学院捐赠。

校友捐赠仪式
在热烈掌声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国际在线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际传播研究、产教融合、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这标志着学院在校媒合作与国际传播渠道拓展上迈出新步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国际在线签署合作协议
启新程|专家学者指引未来
大会还举行了以“智汇未来·论英才”为主题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主旨演讲。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主持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知名学者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为师生提供了前沿视角与思想启迪。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副院长段京肃教授以《高语境文化与对外交流》为题,解析高、低语境文化内涵,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构建“共情语境”,用世界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述文化。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副院长段京肃教授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探讨《跨国民调与国际传播》,指出跨国民意调查是国际传播的基础,应立足全球民意提升传播效能。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发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阐释《理解间性思维》,剖析间性的关系性、间距性与居间性,并分享跨文化思维的三种路径。

武汉大学教育部重点基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以《做国际接受的传播:人际沟通视角》为题,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切入,探讨算法想象、数据驯化及AI时代的传播赋能与挑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以《AI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模式创新》为题,分享了五个AI+中国的战略传播策略:一是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战略转型;二是从“正面报道”向“全面报道”结构优化;三是从“虚拟中国”向“真实中国”战略转型;四是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战略转型;五是从“宏观叙事”向“具体趣味”战略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演讲《AI大模型时代国际传播格局新变化特征》,指出互联网正步入AI大模型时代,全球文明交流将更多在AI互联网平台展开。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发言
分会场|精彩纷呈,智慧交汇
除主会场外,大会还同期举办了四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系列论坛,围绕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校友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汇聚学界业界智慧,共绘国际传播教育新蓝图。
论坛一&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特设两个分会场,在大学城校区校行政楼第三会议室(会场一)与第一会议室(会场二)同步开展研讨。会场一由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和副院长罗坤瑾主持。会场二由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和教授刘兢主持。研讨会聚焦国际传播前沿议题,汇聚全国多所高校的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
论坛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校友研讨会
论坛三由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涂颖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位杰出校友重返母校,带着在媒体、高校、企业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成长感悟,围绕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校友协同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与热烈研讨。
论坛四: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
论坛四由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峻岭主持。论坛邀请了来自南方+、广州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佛山传媒集团、惠州广播电视台等多家省内主流媒体机构的负责人与业界专家,围绕“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主题,深入探讨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共谋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蓝图。

大会合影
二十年,是积淀与跨越;未来,是新征程的起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以院庆为新起点,秉承“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在全球传播舞台上奏响更加嘹亮的“广外新传”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