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印记广外】读一读广外的春天

文字:高云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19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奋进。在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广外人用青春与汗水,在岁月的长河中镌刻下无数深刻而动人的印记。从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盛景,这里有老一辈教师们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奉献故事;有莘莘学子怀揣梦想、收获成长的青春往事;有校友们拼搏奋进、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奋斗篇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广外人的担当与使命。在广外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广外新闻网特推出“印记广外”栏目,记录一代代广外人艰苦创校、励精图治、刻苦求学的动人故事,抒写一段段广外人与母校难以割舍的情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故事和记忆,铭记过往,展望未来,共同书写广外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南国四季常青,花繁叶茂,容易让人身在春天不知春,感觉不到季节的明显更替。可并非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如此不知季节变换,让人没有了盼头。比如白云山校区办公楼南头那几棵木棉树,冬去春来,便像一夜之间飘来的红烛布满原本光秃秃的枝头,然后落红满地,有心人便捡拾起来作观赏或晒干作凉茶,据说可祛除湿气。然后当你正想为之零落而感伤时,油亮光泽的新绿便已悄悄冒了出来,花去了,却绿来了,很有个性,去来之间,让人似乎感觉到了天地的律动,似不经意间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更让人怦然心动的,要数文化广场南边、图书馆门前那一排排榕树,它们俨然就是一群报春的使者,光枝——冒芽——嫩绿——翠绿——遮天蔽日……那一天天的渐变,带给人们的是春天越来越近的脚步,春天愈来愈浓的气息。不过并非所有的榕树都有这种造化,有不少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张面孔,你看不出明显的变化,而恰恰在这里,知冷知暖的榕树最为集中,最为壮观,最为让人按捺不住如出浴般的清爽、如见到久违故知般的新奇、如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第一眼看到孩子时的那份欣喜……好多人禁不住在此驻足,或仰观,或留影,或探究。这里成了人们解读春天、印证春天最好的地方,虽也不一定能探究出个什么名堂,但那份寻觅春天的执著却从不曾因此而改变。

别的季节不可爱吗?当然不是,只因春天是生长嫩芽的季节,只因春天是生长希望的季节!

诚然,芸芸众生,能够让我们读懂而又深为感动的东西也许并不多,能够存留心底的就更少,但红棉的热烈着实让我感动了,榕树的新绿着实让我感动了。以至于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徘徊在这些地方,看红棉花会不会砸到自己的头上,看榕树的新芽又长长了几分。偶尔,枝头上、楼檐边,“布谷——谷——谷”似远非远的布谷鸟的鸣叫声,更添几分娴静悠然,让人沉醉。

此时此刻,有谁还会认为那树是无声的呢?有谁还会认为那鸟不会跟人说话呢?有谁还会认为大自然本身不是一首诗呢?如果说一叶知秋是伤感的象征的话,那么,花中的梦想、芽上的春光还会让人伤感吗?

有人说,文化广场的一草一木一泥一石都有故事,云山的景致更显灵动。可故事需要人们去编辑传颂,灵动需要人们去阅读感知。大诗人白居易赞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平地春归去,但山寺盛开的桃花却让诗人格外兴奋,倍感春天依

旧,春天常在,探春、恋春之情呼之欲出。

四季常青的南国,从征候上看,春天的迹象虽已难辨,但并非不能触及和感知,重要的是心里要有春天、眼里要有春天。

(此文发表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报》2008年5月5日第221期第4版。2025年8月7日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