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至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校师生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围绕“乡村振兴”“保障就业”“对外开放”“教育公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热烈谈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机关党委书记黄秀娟指出,落实好“两会”精神,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全校各级党组织优势,构建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在工作中结合县、镇发展规划,摸清镇、村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资源优势和短板弱项,找准发展定位,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镇村建设、基层治理等,积极发挥学校学科和研究优势,谋划特色项目,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驻阳陂村第一书记兼驻乳源桂头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商杰强表示,作为广外派驻阳陂村第一书记,他和其他工作队队员备受鼓舞、干劲十足。他指出,广外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塑造了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广外乡村发展风格。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广外在每个振兴领域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积累。经过7个多月的扎实调研、思考探索,2022年广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做好串联催化作用,积极对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特色资源,“志智双扶”提高镇域经济、村集体经济、广大村民收入,坚持“大造血”和“疏通毛细血管”,实实在在开展教育党建共建,认认真真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大力提升农业农村农民富裕程度、文明程度,朝着共同富裕奋力奔跑。
公管学院的研究生郭文隽是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他看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提振乡村教育,实现文化振兴,国家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乡村教育配套硬件不断更新、帮扶政策不断带来利好,但乡村振兴要依靠人才,人才培养源自教育,教育发展重在教师。怎样实现地区间教育资源的良性流动,壮大乡村教师队伍;怎样号召更多的青年学生及其家人愿意重新认识乡村、走进乡村,成为激活乡村教育发展的细胞;怎样帮助大学生在学业生涯中找到与国家发展契合的人生路径,是当前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两会”上得到启发和收获。
有力度有温度,促进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颇千万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康为茂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1次提及“就业”,与去年相比,报告还将“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单独列为工作任务之一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稳就业、保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加上疫情和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全力以赴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海琳指出,中国社会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慢就业”“冷就业”等各种新现象,这是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社会人力资源面临的规模、结构与需求的调整与变化。作为高校,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与外部资源环境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帮助学生在更真切的工作情景中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尽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开始相关行业、领域的认识和探索,从“身”和“心”两方面做好融入职场的热身准备。就业是一个综合、系统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等在观念、政策和执行上进行开放、真诚、创新的合作。
英文学院大四学生曾冬洁作为一名准毕业生,真切感受到国家对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支持。她表示,辅导员做足做深就业指导和规划工作,就业指导中心线上线下双程联动保障就业,在稳就业、扩就业、促就业的方针指导下,助力毕业生高速、高效、高质量就业。国家和学校的支持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充分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善就业情况。国家有支持,青年更要努力。每个人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定力量,相信千千万万个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必能紧跟时代步伐,在工作中立足本职、积极作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发挥广外智慧,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指出,在新的历史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复兴征程,展望开创未来新局,任务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激励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广外所长”,响应“国家急需”,进一步彰显高水平大学的时代担当,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俊指出,我国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同年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今年1月,中国积极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正式生效实施。这些重大举措是中国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逐步打破全球贸易规则 制定权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向世界释放中国致力于高水平开放,与更多经贸伙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
经贸学院博士生朱文博浩表示,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方向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世界需要中国,开放的中国也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作为广外学子,有责任秉承“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利用好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学校的高水平教学平台,深入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切实掌握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政策法规,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专业人才。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彦辉谈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热点话题。今年是“双一流”建设起步之年,学科在学校整体发展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教授提到:高校要主动优化学科布局和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之间、学部之间深度融合、交叉创新,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协同育人机制。结合我校实际,“十四五”期间,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推进“新文科”建设,以融合创新的理念,推动“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发挥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政校地融合的叠加效应,开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英语教育学院院长董金伟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2021年我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学科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每一位教职工,只有立足工作岗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尽善尽美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把我校早日建成真正的高水平大学,创造全国和国际一流。
英语教育学院本科生周洪宇希望通过支教来助力教育公平,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他表示,近年来,扶贫脱贫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而乡村教育振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偏远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得到明显改善,但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仍待提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广外学子,他认为支教是一个很好的服务群众和将学校习得的知识回馈社会的过程。他将于今年9月份前往贵州和新疆服务地进行支教志愿活动,发挥本专业学科特色,在基层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将在课堂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偏远地区的实际课堂中,与当地教师队伍进行交流教育观念,共同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高云坚对“一老”(老龄事业)和“一幼”(三孩政策)特别关注。他表示,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和生育率正在降低已成趋势,如何化解这“两头”的难题,将是政府必须积极应对的事情,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表述;也看到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思考。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老”“一幼”保障政策一定会更加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定会尽快落地,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张庭平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军人,他充分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群体的关怀。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里,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多次提到了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体恤工作等要求。他表示,在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在现如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退役军人更要坚定“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忧患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发光发热。作为一名广外新闻学院的学生,他将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