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模范党员】杨韶刚:追求奋斗不止的人生

文字:林庆林 冯妍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1-07-14 点击数: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校评出艾河旭、陈伟光、杨可、杨韶刚四位党员教师为“模范共产党员”。艾河旭冒着病毒感染和炮弹袭击双重危险,用语言搭起国际合作抗疫的桥梁;陈伟光聚焦科研创新,为国家战略贡献广外智慧;杨可坚守教育初心,春风化雨,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杨韶刚远赴埃及建设孔子学院,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回校后退而不休,矢志立德树人。本网策划“模范党员”专题报道,陆续展现4位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与风采,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


杨韶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他自1982年2月开始任教,2006年来我校工作,2018年远赴埃及担任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中方院长,2021年4月正式退休,仍申请在我校知识城心理咨询处担任辅导老师。杨韶刚从事道德教育心理学研究20余年,目前担任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理事;他于2015年和2017年两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已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40多部学术专著和译著,多次获学校科研成果奖。作为一名拥有45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专注于高等教育、潜心于学术研究、致力于文化传播,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杨韶刚

回望初心:“入党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

杨韶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是在1975年12月25日,在上山下乡的大队党支部会议上被批准入党。谈及入党初心,杨韶刚向记者介绍道,他是在英语课上受到启发,萌生入党想法,一路走来,他真切地感受到,入党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

对党的向往,是从一节英语课开始的。当时是70年代初,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杨韶刚的班主任在英语课上鼓励大家要努力学好外语,要把外语这个了解世界的工具好好运用起来,借鉴优秀的成果,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传播出去,这成了杨韶刚后来做人、做事、做学术的精神动力。

1974年12月15日,杨韶刚响应党的号召,到山东济南市历城县纸坊大队插队落户,成为下乡知青。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杨韶刚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考试入学的大学生,从此走上了师者学者的道路。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杨韶刚受到过不少老前辈的影响,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也成了他继承前辈的精神、潜心于学术研究的动力。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杨韶刚表示,他最大的感悟就是:接受前辈的指导,启迪后生的进步,这是教育的传承,也是党员精神的薪火相传。杨韶刚提到,我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对他的深远影响至深。杨韶刚在2006年调入我校时与徐真华同住一栋楼。2008年,徐真华为杨韶刚等教授创建了外文中心这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培养年轻人的良好平台。杨韶刚回忆起初到广外的时光,“印象至深的还有我校黄建华教授、冯益谦教授等前辈,他们对学术孜孜以求,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止的精神,成为了我学术研究的榜样和事业发展的动力”。

从群众到党员,这一路走来,杨韶刚始终坚持初心,矢志不渝地践行使命。2021年他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他谦虚地说,虽然自己一直努力以“优秀”和“模范”作为自己追求的动力和目标,但也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他表示,坚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要始终不渝地做下去。杨韶刚将自己的“奋斗不止”的精神落实到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和退而不休的教育实践中。

2020年疫情期间杨韶刚与孔院师生为中国抗疫加油

迎难而上:远赴埃及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杨韶刚于2018年10月担任了我校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合作的孔子课堂的中方院长,而当时的他已年过六旬。孔子学院是我国对外进行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我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设想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埃及恰好处在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节点的位置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杨韶刚在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工作经验以及他对孔子学院的了解,他认为如果能够亲身感受和切实参与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因此在早些年就申请远赴非洲,出任孔子学院院长,2018年是他第三次申请,尽管当时他已经63岁,超出了孔子学院院长年龄不得超过58岁的规定,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成为了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合作的孔子课堂第一任中方院长。

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是从无到有慢慢建成的,这个过程十分艰辛,杨韶刚作为首任院长更是深有体会。由于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等因素,整个团队在创办孔子课堂之初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较长时间购置完整的办公设备以及在疫情期间出现的诸多不便,都给这支远赴埃及的团队从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杨韶刚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想尽办法解决一道道难题。办公设备不完整,就用自己的电脑备课,花钱去外面请人复印教学材料;项目经费紧张,就用自己的钱先垫支;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做好单独招生和教学的工作准备;疫情期间组织老师们采用网课形式教学。短短两年,艾大孔子学院不仅摆脱了原来的困境,还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杨韶刚等人的努力下,2018年12月申请通过了在艾因夏姆斯大学开设汉语水平考试海外考点,为艾因夏姆斯大学和住在附近的学汉语的埃及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考试平台。在2020年初的疫情刚开始时,杨韶刚等在海外艰苦工作的老师们仍不忘以拍摄抗疫视频、撰写相关新闻稿等形式进行支援活动,展现了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师生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孔子课堂培养出的优秀孔子学院学子曾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奖,为促进中埃友谊在贡献力量。

杨韶刚与埃及师生孔院参加春节联欢会

退而不休:“工作就是幸福,科研就是享受”

杨韶刚不仅积极对待文化传播,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事业心强烈、热爱学术研究的教授,他年逾六十,但退而不休,依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在他看来,“工作就是幸福,科研就是享受”。

在90年代中期攻读博士时,杨韶刚为自己确定了每年发表3至5篇论文,撰写1至2本书的目标,如今依然在坚持对自我严格要求。除了每周去我校知识城校区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参加一些必要的讲座、座谈等活动外,杨韶刚其他时间主要在家写作,基本上每天工作时间在8至10个小时左右。谈及不懈奋斗的动力,杨韶刚表示,“这是长期在高校工作形成的习惯,我从读博士开始就把学术研究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做学问就像我行卧坐立一样自然,将伴随我的一生。”

杨韶刚在2021年4月正式退休,但他强烈的事业心使他不愿意就此停住奋进的脚步,总想力所能及地为党、为国、为我们的学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了解到我校知识城校区心理咨询处缺老师时,便主动提出前往知识城校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杨韶刚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身先士卒,把“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杨韶刚在教学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尽力结合自己几十年在高校工作和学习的经历,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之余,做好学术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并尽可能在学术方面给予帮助。他时常努力告诫年轻教师,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而他带领的博士生当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是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杨韶刚微笑着说。


矢志立德一心永向党,铁肩担道文化远流传。作为一名学者,杨韶刚始终怀着谦逊而务实的态度潜心于学术研究,积极而热情地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师者,他矢志立德,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极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杨韶刚表示,他希望党员师生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在退而不休的道路上也希望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