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187)周日英语学校的风雨历程

文字:马春萍 曾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1-09 点击数: 分享至: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然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送出。”本着“以专业知识回报社会,以奉献精神感动他人”的志愿者宗旨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2003年4月15日,周日英语学校(Free English Sunday School)诞生了。

    周日英语学校(以下简称“周英”)是我校团委青年志愿者中心与基础英语学院合作创办的,由广外大本科生兼任老师的一所免费英语学校。在教学方面,“周英”提倡“学以致用”,没有固定教材,完全靠学生教员发挥自主性备课。在两年的时间里,周日英语学校已先后到黄石街、天贸大厦、胜利宾馆、67中、校教工餐厅等地开展了五期教学,每期教学维持在8周左右,累计学员达5000多人。现在,在“周英”的人才库里,已有200多大一至大三的本科生教员。

    建立周日英语学校的想法是由我校外教Dr. Nicholson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便是教授外语。大学生和社会上想学习的人好比教育的两只脚,作为大学生,应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出一分力。“One foot helps the other foot.”这是Dr. Nicholson的想法。

    风雨历程  走得坚定

    2003年,“非典”横行,学生们不能出校门,“周英”刚启动的一个课程被迫停止。为了拯救周英,大家应时而变,就在云山风雨看台举办了English Corner,力求维持志愿者的信念。接着,又启动了针对校内后勤人员的培训,周英在磨难中逐渐踏上了它的成熟之路。
 
    可是,社会对志愿者没有足够的尊重,加上一些单位受到时间、场地、还有预算等方面的诸多限制, 周英面临着各种挑战。叶丹丹老师说道:“我们是以自己的行为去拓展文化,那是一种为社会奉献的志愿者文化,去感染他人,而不是单纯的一种行动,我们得把眼光放的更加开阔。”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周英”在各单位的培训开展的很不错,名声也打响了。到现在,很多单位会主动要求“周英”为他们培训员工。

    当问到为什么大家会走得这么坚定的时候,丹丹老师说,一是因为周英带给大家的震撼,它可以让学员们拥有更好的将来;二是因为学生教员英语水平和人格魅力的提高;三是因为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徐真华校长在四十周年校庆典礼上讲的第二个故事中说:傍晚遇到刚返校的志愿者,问他们累不累,他们只是淡淡的说不累…… “你们收获的是人格”,默默的回味着徐校长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周日英语学校的志愿者们相信,即使风雨兼程,前面的路也将是充满阳光的。

    “周英”的未来

    “周英”现在正在筹划寒假假期班,专门为外来民工子女补习英语。但因为民工流动性比较大,数量也较多,难于组织,所以困难也很大。“周英”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团省委以及学校能在场地、设备和安全方面提供帮助,为这批弱势群体做些事情。

    今年,由于校庆等各方面原因,北校区将“周英”的工作全权交给南校区负责。明年,在学院搬迁以后,“周英”将恢复在北校区附近的几个基地,同时加强南北校区的合作,实现南北并重。丹丹老师希望周英能够争取到某些单位的荣誉赞助,创办专门的运行资金,让各方面的工作不会因为经费问题而受到限制,从而将服务范围突破现有的单位、社区模式,向广泛的社会弱势群体看齐。

    丹丹还表示,开展周日英语学校,广外可以说是第一家。目前中大的珠海校区也正在筹办English Club。她希望各个高校能够联合起来,发挥自身的特长扩大志愿者事业。“我们不能将志愿者活动当成任务来做,而是一项事业,在探索阶段,应注重连续性、统筹安排,更广泛地为社会各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