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评论)也说上海师大女子学院的“出位”

文字:子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2-01 点击数: 分享至:

相关报道:http://edu.tom.com/html/2006/01/li23411362111250120061076056079-0.html

 

 

一年来,上海师大女子学院可谓“芙蓉出水”——“过女儿节”之后,近来又“穿旗袍过春节”,连续出位,颇为吸引眼球。

 

如果把上海女师那点儿自作聪明的做派看作一项“企业公关”系列活动,我愿意对院长翁敏华及其团队叫一声好,但他们偏偏要把自个儿那点动作与民族、国家、文化等宏大叙事扯到一起,使笔者很不以为然,忍不住出来说几句“正经话。”

 

上海师大本非全国名校,女子学院作为其二级学院,其身份更是令人狐疑万端。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断然不会送往女子成堆的所在,其中的理据自有各代心理学家的警世通言在,不必多说。那么,要招够名额最好还是“好”的生源,怎么办?好办,得给消费者以理由。

 

于是,让“师”、“大”等正经概念先旁边凉快凉快,专心致志在“女子”二字上做文章。于是,便有了“女红”,有了“插花”,有了“家政”,有了“芙蓉出水”,有了“布置闺房”,有了“女儿节”,直到“旗袍”。

 

媒体转述:女子学院院长翁敏华表示,我们现在虽然保留了部分传统节日的习俗,但主要以食物为主,如端午节吃粽子、过年吃水饺等。反观韩日,服装是过节的最大标志,每位女性至少有一套韩服或和服,在一年中的多个节日穿戴。服饰是文化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但一直得不到国人重视,至今中国还未形成节日大家一起着旗袍或唐装的习俗。翁敏华指出,缺乏让人一目了然的文化标识正是我们的弱点

 听到没?这才是正宗的诠释。一丁点女孩子穿衣戴帽的事儿,经翁院长一诠释,立马和中国文化等等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东东产生了互动,产生了勾连。

 

我下面要说的几句话,绝对是正经话。

 

正经话之一:上海女师最好还是以教学为中心。

 

这话有点过于正经,过于古板,不过,解释权在我这里。

 

尽管翁院长言辞灼灼地强调,“服装是文化中最俱表现力的要素”,我还是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服装意欲表现什么。表现是一种外壳要素,并不同时代表内核。就如子虚,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服装来“标识”自我以及自我的文化,但绝没有人胆敢说子虚没文化,这点我非常自信。也如爱因斯坦,经常一头乱发,没个正经样,可世界上谁敢说那头乱发下面没有真货色。相反,我经常在一些高档或准高档消费场所看到一些迎宾小姐,个个旗袍得体凹凸有致,但从他们的目光中,倒是不怎么容易看出文化来。

 

上海师大女子学院,我觉得其中最关键的语汇应该是“大”。所谓“大”者,大学也。既然“有大楼”并不一定算是大学,“有大师”才算。同理推定,每人发件旗袍也不一定很中国很文化,让那些女孩子个个满腹经纶学业优秀,大约才是上海师大及其女子学院的第一天职。

 

我更原意听到上海女师及其院长说点他们怎样教书,起码打算怎样教书的消息。靠这样的新闻全国知名,即使挑剔如子虚,也是乐意服气的。

 

正经话之二:学校最好不要干预学生的生活方式。

 

关于民主与自由,我的看法是——民主作为自由的保障而存在。当然,上海女师的话题离这些个概念远之又远。我要说的是,那些女孩子虽说是女师的学生,但首先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应该由公民自己来决定为好。这也是当代社会的常识之一。

 

自由就是可以做法律禁止之外的一切事。请问翁院长,法律禁止公民过年穿牛仔裤了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上海女师的女孩子为什么非得响应您的倡导。您是教书的,去钻研您的学问。您是管理者,去钻研您的服务——所谓管理就是服务是也!至于女孩子们今天明天穿什么,最好少管为妙。

 

我有个儿子。不知道翁院长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如果我今晚决心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儿子穿上难看的马褂或不很难看的唐装,估计他小人家是不会答应的。而我也不敢冒儿子之大不韪,非给他穿上不可。我没那么傻,不会为了这点事儿去破坏父子之间的和谐于交情。而且我坚信,儿子即使穿着查尔斯王子的行头,也绝对还是我子虚先生的骨肉,决不会因此穿衣忘祖。我坚信。

 

让我们看看,翁院长和上海女师在干些什么:

 

“这几日,我们正在布置‘闺房’。”龚令燕悄悄透露。为了迎接女儿节,女子学院的女学生们决定在本来就很干净整洁的寝室内“锦上添花”。布置闺房主要物品是剪纸。剪纸上的图案都是由女学生们亲手制作的。龚令燕说,剪纸是在家政课上学会的,每个女子学院的学生都有自己拿手的剪纸绝活。将窗花贴在阳台窗上,既喜气又不显得俗气。

 

  这几日,为了布置一顿“女儿餐”可让上师大女子学院的女大学生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根据女子学院院长翁敏华教授的研究,古代女子在女儿节这天要吃鸡蛋,取“旦”之谐音,代表求子的心愿。“我们当然不是求子,但是为了应景,还是要求每个女生吃一个鸡蛋。”龚令燕告诉记者,除了鸡蛋,她们还准备了女儿糕。“女儿糕就是糯米糕,我们会把女儿餐举办成一个冷餐会。所有的女生可以在餐会上自由的唱歌、跳舞。”

 

连女生的卧室都要标准化布置,“要求”女生每人吃一个鸡蛋。这样的学校,还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自由”——在那里,或许有人唱歌跳舞吃东西,但绝对没有自由。

 

幼稚,近乎荒唐的幼稚!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丧失自由来传承,我看,其中肯定包含着始作俑者和操作者对文化的天大误解。

 

正经话之三:也谈“傍大款”之于地位之于爱情。

 

看一段去年四月有关上海女师的旧闻:

 

上海女师举行了“我是女生”的大型签名活动,倡导做“有脑子”的新时代女性,不把自己放在“傍大款”的弱势地位。该学院副院长翁敏华表示,这个签名活动主要是倡导女生们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不要将自己仅仅置于“被看”的花瓶地位,要与男性世界平等对话,错位竞争,要“有脑子”,不要把自己放在“傍大款”的弱势地位。

 

新闻未免以讹传讹,但我还是不能明白翁院长所言“错位竞争”的真正内涵。不明白,自然应该免开尊口。但,我从中亦然感觉到了上海女师及其院长的“越权”。

 

假如不必遮掩,这里面的事儿很简单,四个字:关于择偶。

 

先说大款。说起大款,我脑子里面首先跳出来的一个名字就是比尔·盖茨。此人的天才联想,把电脑与普通人的工作、生活链接了起来,给自己创造了滚滚财富的同时,造福世界人民,开创信息时代。可贵的是,他没将这些财富只塞进自个腰包,君不见,比尔先生为慈善事业已经捐赠达数百亿美元之巨。去年来中国,听到中国富人们对慈善事业的无比冷漠,黯然至于涕下。如此聪明、慷慨、性情之人,自是大款,也应该有女生奋不顾身去爱才对。当然,我们不必杞人忧天的。

 

我要说的是,即使按恩格斯的标准,择偶的唯一依据只能在于爱情。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不道德的,谁可曾听说过与大款的爱情是不道德的?大款并不一定全是为非作歹之徒,正如穷人不一定个个够资格做“阶级兄弟”一样。张献忠之流穷则够穷,狠则够狠,天下皆知。我们是应该反对在爱情选择上的“穷人歧视”,也没必要反其道而行之,搞出个“富人歧视”而后快。灰姑娘够灰,但最终还是爱上了王子。

 

一个不相信爱情会创造奇迹的人,是否够格当大学院长,我个人深表怀疑。

 

所以,下命令不做花瓶,有如白雪公主的后母般徒劳,是这样么?

 

(编者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