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一词,对于游子来说,是一种说不出的愁与痛;是一份不能割舍,不能忘怀的牵念;是支撑生命的一股无形的力量,年年月月地牵引着他们向前。对于那些一直旅居在外的人来说,她更是一块朦胧而又神秘交织的圣地与乐土,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珍宝。台湾一位著名的诗人席慕容的诗歌所表达出的浓浓的乡愁,如丝线紧紧的绞痛了每一个读者的心,让人们深深的为她不能回故园,只能夜夜在梦中追忆的痛而惋惜。相对而言,我是幸福的,因为我从未真正的远离我的家乡生活,也就避免了那份有家归不得的痛。不然,我想,我也会像他们那样被思乡之情折磨得无法成眠。
我不知道别人的家乡是怎样的,但在我的心中,纵使岁月无情,景物迁移,我的家乡永远不变,她是亲切而又温暖的。那种亲切不仅是从小到大生长在那里的眷恋,更是村民之间的如血亲般的手足之情。那种温暖不仅是熟人间的热情,更是危难中不变的支持。因为城乡发展,我的家乡日日夜夜的发生着无法预料的变化,但她所代表的无法言寓的意义却从未改变。
1.5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着3000多村民,人口算是稠密的,即使乡镇企业和经济发展得较快,村民间的关系也没有疏远,依然见面就是闲话家常。在我们的村子里,榕树被视为风水宝树,因而我们的村子里到处都是榕树,满眼是浓郁的绿,空气是自然的清新,真真正正的冬暖夏凉(我们村还因为这样曾被评为全国绿化村),就生活环境而言,是极为良好的。再说,虽然我们村面积较小,但我们利用得很充分,生活设施较为完善。一个小小的农村里面有独立的图书馆,篮球场和足球场,有能容纳四千人的大酒堂,有文化厅和老人院,就连小学也是省级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截然分开,一边是繁华的工业生产区,一边是宁静的农村生活区,看来是相当的怪异的,但却又异常的统一。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发展经济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对农民来说,生活于大自然中是最舒服和怡然的。所有这些让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好,但这些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村是单一姓氏的村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的,由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族观念,我们团结对外,对内却也难免的有时会斤斤计较。有人说过,一个地方能否富起来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地理环境的好坏。从前,我们村的交通是很不方便的,四面都是山冈环绕,无论去什么地方都要坐船或是走很远的路,也就因为这样,我们穷了好几百年,生活很是艰难;按常理说来,我们应该是倍受欺负的。其实不然,因为我们有极强的宗族观念,坚信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是什么事,大家都以集体利益为重,有时候甚至是不管对错,不问原由便一个劲地尽力地维护村利益,致使过往我们村给别人的感觉是横蛮无理的。不过,在村里,我们村也和其他农村一样有着普遍的斤斤计较的劣根性。有时候,人们可以因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大吵大闹,甚至积怨很久。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我们在村里怎么不和,当面对着“外敌”时,我们都可以摒弃私怨,以大局和集体为重。
夏天的傍晚,无论老少,大家在吃过晚饭后都喜欢到街上走走,长辈们也总是喜欢谈以前。他们常说,我们这些年轻的一辈从未经历过苦日子,不明白他们以前的生活有多艰辛。他们说,我们村在几十年前和另外一个也是单一姓氏的村是同宗的,因而也就是同一个村政府管理的。本来嘛,穷日子兄弟姐妹们一起过是没问题的。但,应了那句“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老话,在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而我们因为自身地理环境的劣势而发展不起来时,他们便毅然地提出分村的要求。这样,我们独立地撑过几十年的穷日子。不过也因为那份傲骨和坚守祖先留下来的基业的信念和责任感。我们在最苦最穷的日子里也没有卖过半分土地。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广东都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各地都纷纷地招商引资,广大农村短视地卖地以换得短期利益。我们却抵抗那种立即过上好日子的诱惑,坚决守着每一寸土地的同时,毅然地贷款大兴土木,铺公路,建厂房,走招商的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时至今天,我们成为我们镇唯一一个没有卖过土地的村,反而买入土地兴建厂房;外资厂越来越多,我们在整个镇甚至是整个区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身为村的一分子的一种骄傲。
不过,最让我欣喜的并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而是那不变的情。那是一份从古到今的情,一份兄弟姐妹间的手足情。到我们这代,因为没有一起经历过多少,难免有点淡了。但,在以前,我们真的是团结得让人欣羡的。听长辈们说,以前,有人在村里偷抢东西,一有人在街上大喊,每家每户都会立即的跑到街上协力逮到那个人。那种真真正正的群众力量,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是很难看到的了。在我们村却依然能看到。这么说来,有谁能舍下这份深情呢?所以,即使现在的治安越来越差,我们还是住在村里,守着这难得的情。记得我读初中时,性格算是很差的,还时不时的惹事生非,仗着成绩不错,对同学也是不太客气的,有时开罪了别人也不知道;就连和村里从小玩到大的弟兄姐妹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差,手足情对我来说也变得不算什么。有一次,我很晚才回家,在路上突然被四五个人拦住,看来是要受一顿打的了。突然,一辆摩托车出现了,一位大哥冲过来二话不说的把我拉走了。那个人我并不认识,他也不认识我。我们俩都只认得大家是同村的。他后来说,自己的妹子被人欺负,不管情况怎样,他是绝对不会不管的。到那时,村民间的那份手足情才真真正正的烙在我的心中。而后来发生的种种更让我明白,手足之间是没有真正的仇怨的,只有患难相扶的义气。我和同龄的兄弟也相处的越来越好,我也渐渐明白,只要我愿意,我们真的可以像兄弟般相处的。现在我还不时的听说村里有人在外面大群架,很多人都说他们不懂事,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大都只是点头之交,却依然无悔地相助。虽然还是很难让人理解,但我们自己明白,那是永远都割舍不了的手足情。正是由于这份手足情,我们从不被欺负,所有知道我们村的人都知道,无论在哪方面,我们都是不好欺负的。
我的家乡,于国而言,是中国,这就决定着我炎黄子孙的身份,有着对锦绣河山无限的眷恋;于地域而言,是南方,这就使我拥有南方人所特有的细腻和浓厚的人情味,有着对山水乡土的割不断的牵念;于真正的成长地方而言,是广州,这就使我领略到羊城异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风俗,这就让我感受到更深的传统观念,让我不惜一切守护我的家乡……不过,无论家乡的界限是什么,我的家乡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永远不变的,正是景非而人不非。我不会用太多的语言描述我的家乡的景观,但我却想用无尽的心声赞美我的家乡的情。我无法想象,倘若有一天我必须远离我的家乡,我是否能忍受得了那种过于浓厚的思想之情。我的家乡,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记忆,是我最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