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第三产业学者齐聚我校 共商广东经济发展大计

文字:记者 高子程 实习生 董谦君 官文清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2-2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2月26日下午,广东现代服务业论坛暨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2009年会、《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首发式于我校南校区八角楼会议厅举行。会议上,广东第三产业的业界学者们就“广东经济转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作出报告并展开讨论。

  会议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MBA教育中心、粤商研究所共同承办。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研究会副会长、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我校副校长、研究会副会长董小麟及管理学院院长杨晓燕等。会议由我校副校长陈德萍主持。

  董小麟首先致欢迎词。他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提到,广东省在整个世界经济危机不断深化的态势下要考虑三个重要方面: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的保护、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三者的共同点就是第三产业。他同时强调,在广东省GDP呈现增长态势的情况下,仍要认清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争取走得更远,得到更多。

  陈鸿宇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他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的内容,并以“硕果累累、喜讯频传”来形容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历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还向与会人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李江帆教授入选由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及全国经济学界推荐评审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是广东省唯一一位入选的经济学家。


陈鸿宇致开幕辞

  在收到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广东省消费经济学会等协会发来的贺信之后,李江帆向我校赠送了《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接下来,论丛的部分作者和全体与会人员进行合影。


杨晓燕代表承办单位接受李江帆(右)的赠书 

  在“顺应世界潮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报告中,李江帆提出要打好工业化、城市化和服务这三张牌。结合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图,他表示,服务经济从业状况在当下的就业形势中表现出良好势头,服务经济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地位将越来越大,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提高决策层对服务业的认识,还有对供给和体制的创新。

  在讨论环节中,李江帆指出广东在服务外包行业中起步较晚的软肋,在与其他城市横向和纵向对比中提出广东应走高端服务的道路,通过互联网的远程遥控以及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来提升广东在第三产业方面的竞争力。

  运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思维解读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这是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罗纪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在该报告中,罗纪宁强调文化软实力在支撑中国品牌中的作用。并结合广东在文化方面的市场机遇,提出了创建如著名中医饮品王老吉、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以李小龙等为代表的武术文化等一系列广东文化品牌,以此来提升服务业中的自主品牌竞争力。


罗纪宁运用太极阴阳思维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来自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李文秀副研究员通过对国内外服务业集群发展实例、服务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条件、演化机理和集成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广东服务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措施。中山大学博士生杨广则指出了广东服务业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随后广东商学院原院长徐印州为本次研究会致闭幕词。他高度评价了李江帆及研究会成员的报告、肯定了研究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希望研究会能继续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年会结束后,研究会内部召开了理事会议。谈到研究会的发展历程,李江帆表示,在当今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的环境下,研究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他对研究会未来的建设提出了设想:希望扩大研究团队,一方面吸收学术界有关第三产业研究方面的新起之秀,一方面吸收商界人士和省、市有关服务行业单位的成员参加活动或担任会内职务,以便扩大研究会的影响力。


论丛的部分作者和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后,杨晓燕接受采访时表示,很荣幸能邀请广东省第三产业经济研究会这样一个省级的经济协会在我校召开年会。她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对管理学院本身有宣传效果,对于学院乃至全校师生也有思想层面的积极影响。李江帆教授对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