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安保是亚运场馆的免疫系统

文字:黄嘉莹 李艳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1-0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在广外场馆的安检处,活跃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站在显示屏前核对进馆人员信息,或在安检仪前监测随身行李,或拿着仪器在张开双臂的人员身上进行扫描……一瓶水、一把伞、一台相机,甚至连一支笔,他们都一一检查,绝不遗漏。安检口的两侧,直立着两名身着戎装的武警目光锐利,犹如摄像头一样监控着来往人群。这里就是广外场馆安保副主任黄炳南口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手探--安检口精良的配备仪器(资料图片)

最严密的防线
  “宏观来说,安保工作是整个场馆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可以说,没了安全,一切都免谈。”广外场馆场地安保经理何军凯这样说到。只使用20多平方的办公室的安保团队承担起保障整个广外亚运场馆安全运行的重责。他们的主要工作分为五个部分:安检、场地、消防、交通和证件管理。安检即在两个出入口对人员和车辆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工作任务则是场馆内的巡逻防控、秩序维护、治安保卫;而消防工作不仅包括发生火灾时的应对措施,还要在平时对消防、水、电、气等设施设备的运行进行督察;交通的职责包括出入口的车辆疏导、场馆内的停车指挥等;证件管理就是对人员的证件进行查验等。
  每天繁重的工作量和高难度的业务工作是安保工作的最大挑战。如,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权限和部分违禁物品的标准尚待明确,这就给安保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安保团队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但是,该团队表示他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每种突发情况我们都有应对措施”。何军凯透露,“大部分的突发情况我们已经进行了演练,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演练,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整改。”记者在此前的联调中也注意到,有情绪激动的“观众”突然冲入比赛场地,但在短短十几秒内就被赶来的安保人员制服并“押解”出场。
  24小时安保已启动了一个多月,整个场馆的安保工作亦进入了战时状态,“我们已投入亚运安保,迎接亚运大考”,何军凯如是说。广外场馆的所有设备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亚运团队运行的需求,而安保团队也会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最高层次地完成本次安保工作。


场地安保经理何军凯(李艳/图)

有备才会无患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保证工作质量,安保团队开展了多次相关的业务培训与讲座,必要时还要进行对抗性训练。除此以外,团队更是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亚运安保英语培训,尽管学习英语不是他们的强项,但他们还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何军凯已经担任了十几年的公安工作,他表示,这方面的经验给他这次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帮助。过往的经历会让他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亚运期间,在场馆的围栏外每隔100米就将有一名武警站岗,24小时风雨不改地守护场馆安全,而场馆内也有几十名警力与志愿者一起维护场馆的运行,这些警力都经过了长时间训练,是经得起考验的。届时他们的身影将活跃于观众席、贵宾看台、群众与赛场的隔离区等场馆的各个部位,为广外亚运出一份力。
  黄炳南更表示,亚运期间将有专业的防空部队进驻场馆,所有从空中经过的低、小、慢物品均会落入防空部队的监控范围,绝不遗漏。

 
黄炳南(右)在安保指挥部(李艳/图)

“我们希望观众配合”
  亚运期间,安检中发现的违禁物品将由工作人员放在存储盒内,观众出馆后可自行带走;若发现大杀伤力物品,安保团队不仅会没收该物品,还会对携带人进行审查。
  对此,安保团队希望观众和广大师生尽量配合他们的工作,遵守纪律,进馆前主动了解人员和车辆的通行权限以及熟悉可携带物品的范围,例如各种饮料、食品还有水杯等物品都是观众不能携带进馆的,只要进馆人员细心一点点,就能大大减轻安保团队的工作负担。
  “虽然工作负荷大、时间长,但我认为是很充实的”,何军凯微笑着说,“能为亚运工作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光荣,毕竟这是国家的大事。”可以看出,这代表的就是整个安保团队的心声。


安保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李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