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国庆到来函,举国同欢。在这个时候,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国家从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腾的局面,还有指引着经济发展的决策和方针。大至国家经济体制,小至居民街道管理制度,中国,正经历着物质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
广外,这个地处白云山脚下的美丽大学,也体验着与时俱进的改变---从两校合并,建立一个极具发展潜质的涉外型大学,到各种管理制度基础建设的完善,它正悄悄演绎着时代前沿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代代优秀学子。最近几年,后勤社会化改革,这关乎学生切身利益,成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投入项目之一。
雷厉风行的改革经常伴随着许多负面影响,这个事实已经由历史证明。所以,当90年代中期中央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神下达后,各地方给改革设定了不太遥远的期限:2004年。身处在改革的大浪里,我们的校园在外表上却平静如初,许多学生甚至还没有体验到什么实际利益。现在,2002年的时间指针已经走到了年末,变化到底何在?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后勤部膳食科,刘科长热情的配合让笔者初步勾勒出后勤改革的面貌。
刘科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来到广外,见证了学校,尤其是膳食部门的风风雨雨,提到20多年来膳食科的变化,他指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近年后勤各部门企业化的改革。
2001年7月,后勤社会化正式启动,从那个时候起,膳食科和宿舍管理、车队、综合管理等各部门携手走进了企业化时代。这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世纪风行中国各地的企业改革。这种经营理念渗透入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目标指向只有一点,用高效率的经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而膳食科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刘科长回忆说膳食科在企业化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危机感的加重。过去食堂员工的一部分工资是由学校拨给的,所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态度受到影响,毕竟食堂本身的效益对个人收入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企业化后,员工收益完全来自企业本身,效益高,收益高,反之则得面临发放不出工资的困境。这迫使职工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危机还来源于竞争,它就像鞭子,不停地在抽打着企业的运作。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职工工作成绩的比较上,还体现在了各个食堂之间,相信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也可以感受到:第二饭堂刚推出“椰子炖鸡汤”,第二天第一饭堂马上用“乌鸡汤”来抗衡,这些味道鲜美的老火汤招徕了许多就餐的学生,也提高了饭堂的收益。企业同时引进了员工竞争上岗制度。膳食科属下共有200多名员工,但是临时工的占有率高达85%。“一年一聘”制度的实行让员工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危险。这种危机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益处,同时,奖罚分明也给起到了及时的约束作用。在这些制度的共同监管下,食堂的软性工作方面正逐渐走向社会化。
饭堂的硬件设备给予这些社会化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就餐环境、桌椅子、餐具等条件的改善,都是膳食科在学校支持下,为加快企业化进程增加的砝码。从长远利益出发,学校拨出几十万的资金,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校外各种食肆的存在不仅令饭堂面临激烈的竞争,也给学生的饮食卫生带来威胁,因此饭堂这些举措显然是强势之举,确保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学生的饮食安全。关于饭堂面貌的改变,我社已经推出前期报道,美丽卫生的饭堂早已吸引了众师生的眼球。
刘科长特别指出,现在的膳食科只是一个半企业化的实体,过渡时期的经营显得格外艰难。因为起步不久,学校在大方向上实行名副其实的宏观调控,在价格等方面要受到控制。比如作为亏本经营的项目之一 ——二角钱一个的馒头,十几年来价钱始终如一,这是因为在关注学生利益的校方的指导下,膳食科始终没有提价。当然,过渡时期是短暂的,完全企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国庆之际,做这样的专题报道,是希望能用基层的触角来反映整个国家社会改革的风貌。成绩是可喜的,问题仍然突出,就象企业改革困难重重一样。但是我们坚信,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总有一天会彻底的取代陈旧的思维,各个领域的工作也会慢慢臻于完善,这是全国人民的期待。假以时日,我们会做到最好!
(校园网新闻社 陆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