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么发展的问题,是如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展教育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探索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模式、方法、优势、特色。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是滚动发展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近四十年办学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初步形成并须继续强化的有如下若干方面: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三坚持,两遵循”: 1.1 “三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1.2 “两遵循”即:遵循现代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适应规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 2.办学理念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作为先进思想与文化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应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己任,弘扬理性的批判精神,追求兼容的学者胸怀,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确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导地位。 3.定位 3.1 类别定位: 广东省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涉外型重点大学。 3.2 属性定位: 完成从单科性、专才型大学向多科性、通才型大学转移。 3.3学术定位: 逐步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移。 3.4 优势与特色定位: 外语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人文氛围浓郁,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大学前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涉外型大学。 3.5 规模定位: 到2005年,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15000人,其中本科生14000人,研究生1000人;到2010年在校生总规模将达到25000人(未含民办二级学院学生)。 3.6 校区功能定位: 3.6.1 校本部:学校发展的龙头和母体。校本部继续开展本科教育,办学规模基本维持2003年的水平,重在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和层次提升,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使校本部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高层次培训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3.6.2 广州大学城校区:本科教育的主体。该校区将以全新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培养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功能上使之按照校本部的特色逐步发展成为与校本部相对独立的新校区。 3.6.3 国有民助二级学院(国际商学院):本科教育的辅助。学校将根据当年的社会需求和办学能力确定该学院的招生规模。创办国际商学院的意义在于探索并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办学规模的扩大,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7 社会定位 立足广东,辐射华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4.任务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把广外做大做强做新是21世纪初5-10年内我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5.目标 5.1 学科建设目标: 5.1.1 总体目标: 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优势,继续建设好外语强项学科,大力培育和发展适应中国加入WTO和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法学、信息科学等应用学科,扶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通用外语语种专业。 5.1.2 专业建设目标: 学科门类从目前的5个增加到7个,拟增加的学科门类是:理学、教育学。扩大本科专业覆盖面,优化专业结构,本科专业从目前的29个增加到40个左右。 5.1.3 办学层次建设目标硕、博点和研究生教育是反映学校学术水平和办学层次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全力以赴增加硕士点、博士点,特别要较大幅度地增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应用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并力争扩大外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5.2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育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把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有机整合起来的人。因此,我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涉外型通用人才。 5.3 校园建设目标环境幽雅,风格新颖,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先进,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充分运用。 6.思路 内抓管理,外谋发展 6.1 内抓管理: 6.1.1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和保障作用,各党总支、党支部应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党要管党。加强在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队伍以及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支部建在教研室、建在学生班”作为工作目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6.1.2 增强各级干部的民主法治、勤政廉政意识,把完善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抓紧、抓实。 6.1.3 坚持对党务、教学、行政工作的过程管理,坚持深入师生员工,靠前指挥,努力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6.1.4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党政管理机关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2 加强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第一竞争力的思想,切实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6.2.1 把干净、干事作为考察干部能力与业绩,选拔聘(任)用干部的主要指标。 6.2.2 深化师德教育,倡导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以学术树学校的品牌,以师德树学校的形象。 6.2.3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重点建设三支队伍:一是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二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6.3 外谋发展: 6.2.1 周边拓展:筹集资金,征购学校周边土地,扩大校本部的发展空间。 6.2.2 外部发展:以我校首批进入小谷围广州大学城为契机,按照现代化大学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建设大学城校区,再造一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2.3 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办学、多元投入体制,创办和发展国有民助二级学院。积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如银行贷款,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7.模式与方法 7.1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实行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和专业教学“三位一体”的捆绑式教学;推广双语教学、全英教学模式。 7.2 逐步从精英教学模式向大众教学模式转移,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7.3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改革,把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作为生命工程来抓。 7.4 革新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要求,实行分类指导,鼓励讨论式、研究式授课方式,提倡专题调研式的学习方法,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7.5 拓宽国际合作办学的领域和途径,积极探索和推行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8.优势 继续发挥已经初步形成的办学优势: ·外语教学优势·专业交叉互补优势·复合型知识结构优势 9.特色 努力把办学优势和特色转化成学生的能力特征: ·开拓创新能力强 ·专业实践能力强 ·外语应用能力强 ·工作适应能力强 ·国际交往能力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 10.重点 按照校首次党代会确定的方针,继续重视外语优势学科,重视两个基地建设(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试办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优先发展经济、管理、法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努力扩大学科、专业数量,拓宽办学空间,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加快硕、博点建设。 11.要求 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五个重视: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重视应用能力的提高。 12.条件 12.1 争取政府投入(专项建设经费、基建经费等); 12.2 争取政府贴息贷款; 12.3 做强做大教育产业; 12.4 完善财务制度,规范理财行为; 12.5 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创业精神; 12.6 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