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水立方”发生了两件让我感到兴奋的事:一是拿到了赛事期间的排班表,二是经历了一次“上天入地”的奇特体验。
说起拿到值班表,其实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我所在的记者看台席B组从8月10日开始到17日必须连上8天早班,每天清晨5:30就得到达场馆,一直工作到下午3:00;而从18日一直到23日奥运会结束则要从下午3:00工作到晚上11:00。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我之所以还感到兴奋,是因为场馆绝大部分的游泳决赛都将在我上早班的时段进行。虽然主管已经多次提醒我们到时候将有大量的成绩公报要我们递送给媒体,作为志愿者不应把心思放在看比赛上,但我仍然为能参与到这些重要赛事中来而感到兴奋非常。志愿者本身就是默默奉献的代名词,但一想到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促成一项盛事的顺利进行,我想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所谓“上天入地”,是指我有幸参观了“水立方”两个平时极难涉足的区域,即“水下视窗”和“马道”。“水下视窗”可谓“水立方”建设的一项创举,泳池池壁的一部分由钢化玻璃取而代之,人置身地下一层,便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蔚蓝的池水,有幸者还可以看到运动员矫健的泳姿。当然,在正式比赛期间,为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水下视窗”是不会对外开放的,因此我们此次进入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方形的视窗中碧波荡漾,池顶的射灯透过池水把幽蓝而又颇具动感的灯光打在我们身上。突然间,前来训练的西班牙花样游泳队纵身跃入水池,渐起一池涟漪,涟漪的灯影在我们身上形成了一圈圈不断往外扩张的斑马线,实在是一种极具魔幻色彩的体验。

充满魔幻色彩的“水下视窗”
花样游泳又称水上芭蕾,运动员以其整齐多变、刚柔并济的舞姿令大家折服。然而透过水下视窗,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秘密。水面上,运动员气定神闲地摆出优美的舞姿;水面下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用清华同事地道的北京话形容,就是“折腾得不行”——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运动员身体在水下的部分必须不断地扑腾。此情此景,与鸭子在水中休憩的样子如出一辙,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水下视窗”参观完毕,我们又登上了“水立方”最顶部的“马道(runway)”。马道是专供摄影师在高空拍摄比赛俯瞰镜头的通道,由钢筋建成。由于位置极高,人若不慎堕下必定丧命,所以这个区域只对专业摄影记者开放,即使是他们在马道上行走前也必须系上安全绳。我们在做好安全措施之后,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爬上了马道。凭栏俯瞰,只见看台席的座位已连成一片,蓝白相间的座椅构成了水花的图案,比赛场地和看台席上的人如同甲壳虫一般细小。抬头仰望,屋顶的膜结构近在咫尺,举手便可摸到。此时,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高空,头上的膜结构就是一朵朵的白云。

站在马道上膜结构屋顶近在咫尺
通过今天的实地参观,我们对场馆的布局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对我们更好地引导服务对象有积极的作用。(文/杨书超)
8月5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只有半天的培训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模拟演练。运行助理因参加其他的培训需要请假,今天由本组王攀同志出任代理助理。别见他平时说话吊儿郎当,当起助理来却有板有眼,领取助理工作箱、调试集群呼叫器、装订好事故报告单,最后再跟我们讲一下今天的岗位安排,重要事情一件都没落下,也许这就是几场测试赛锻炼出来的功力吧。

两位队友驻守六号门
模拟演练于九点二十分正式开始,我们小组负责场馆后院VIP分区的验证工作,组内每个人都紧守自己的岗位,等待着检验人员的到来。另应助理通知要求,今天只是模拟演练,注册分区仍未生效,因此对持有非正确证件的外国人或者工作人员仍可放行,必要时可稍作提醒,让通行人员知道这种行为在奥运会开始后将被禁止。
根据原先定好的岗位安排,我负责红区和6区交接处的验证工作。红区是运行管理区,场馆工作人员可随意穿行,而6区则是贵宾分区,主要用于接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这个验证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VIP分区,骚扰贵宾的工作及休息。反之,无相关权限的贵宾人员也无法进入红区。据助理介绍,这个验证点的人流量相对于本组其他岗位要高出许多,因此正式上岗时应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我驻守在红区和6区交接处
模拟演练的第二部分是轮岗,轮岗分为小组轮岗和组内轮岗。小组轮岗已由上级编排好,每个小组只需要根据安排,在指定日期到指定地点上岗工作即可,而组内轮岗较为随意,即等待本组队员接替自己的岗位后,自己前往另一个岗位接替同伴。轮岗的目的是避免因工作过于单调而降低观众服务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志愿者因此可以感受到不同岗位的气氛。当然,这样做也给每个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必须掌握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及操作规范。
模拟演练的最后一部分是换班,即由B班各组助理带领其队员前往各个岗位接替A班的工作人员。由于B班今天不用参加培训,所以演练时只是由各分区小组相互换班,其他程序也相对略去。(文/詹泽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