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外校三名学生入围“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总决赛

文字:通讯员 扈永进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10-2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0月21日,广外附设外语学校高三学生池汉慈、刘旸、卢诚君在指导教师郭兴刚的带领下,将前往北京参加“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总决赛。

  8月,外校高三学生参加全球华人中学生数学论文大赛(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共上交三篇论文,其中池汉慈、刘旸、卢诚君撰写的《从蜗牛到跟踪导弹:关于“聚合线”与“追踪线”的初探》一文一举荣获南部赛区前十名。9月30日,参赛学生在中山大学举行的论文答辩中再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10月17日,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国内评审委员会公布了“第一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国内各赛区获奖名单”。《从蜗牛到跟踪导弹:关于“聚合线”到“追踪线”的初探》获得南部赛区一等奖,池汉慈、刘旸、卢诚君获得了代表南部赛区参加北京总决赛的资格。南部赛区获得这次决赛资格的其它四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南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和广东实验中学。

  据郭兴刚透露,这次决赛将在10月22、23日进行。答辩结束以后,组委会将公布“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国内赛区)”各奖项最终结果。而外校学生当前的准备工作,正围绕专业研究和外语能力两个焦点展开。

  组委会指定中山大学博士顾会玲为外校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池汉慈等多次与顾会玲交流讨论,对论文进行了多次修改并模拟答辩。期间还特邀广外大刘建达教授、曾莉副教授等对参赛学生进行英语能力强化训练。


刘旸(左上),郭兴刚(左下),卢诚君(右上),池汉慈(右下)

 

附:关于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主旨——激发全球华裔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发现和培养有前途的年轻数学天才;增进海内外华裔中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友谊;鼓励和认可教师和校方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任何科技发展都不能缺乏数学作为根基,数学在科技年代,地位日益重要。为鼓励华人数学研究和教育发展,激发全球华人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并及早发掘与培养全世界的华人数学英才,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提出举办一个中学生数学比赛,希望通过专题研究,培养新一代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发青年人探索知识的兴趣及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强调创新与团队精神,面向全球的华人中学生。组委会正努力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打造成为拥有国际崇高知名度与良好社会效益的青少年科技奖项。

  2007年12月19日,“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期间的在杭州举行;2008年3月26日,在北京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第一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颁奖仪式定于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美国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招生主任将会出席,并面试部分获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