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学期开始,我校西语学院法语系三年级学生的课程多了传播理论、传播的社会史与技术史、分析信息等三大板块六个单元的传播学专业课。但是,与新闻学专业学生不同的是,他们的任课老师是由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的传播学教授,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完全与法国大学相同,而且全程法语授课。
我校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于2000年11月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拉开了两校在信息与传播专业合作办学的序幕。这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从2001年开始实施,如今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根据协议,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每年派出3名教师到我校上课,授课对象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合作项目除了法国教师讲授的课程(共6门课, 120小时),还纳入了法语系本身教学计划中的部分课程。如果中国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并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就可以获得法国大学职业专修文凭(DEUP),并取得同等学历,可以直接进入法国信息与传播学院继续深造。在法国学业结束后,学生可获得法国颁发的信息与传播硕士工程师毕业证书。在此期间,受益学生学习该项目课程的学费全免。
据悉,这是目前国内同类院校首个类似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西语学院和法语系三级对这个合作项目都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金。上学期教育部专家在西语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时,学院领导还专门向专家汇报了这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法国驻华大使馆及其广州领事馆也非常支持这个项目。
西语学院郑立华副院长是这个合作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他在法语教学中发现,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一种单一的外语教学,往往与社会实际脱节,除了外语技能外,学生所掌握的其他专业知识很少。但是目前社会需要的更多是既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十分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郑副院长表示,这一培养项目几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外语应用能力的锻炼方面,效果都是相当明显的。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课程本身已经超越了外语的学习,语言只是授课的媒介,而课程是实在的专业学习。其次,由法国教授用法语来讲授专业课,对法语学生来说,本身又是一种具有很强实战性的法语语言学习,特别是听力方面的训练。最后,法国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法国大学授课与学习的方式。法国教师上课并没有固定的教材,只提供课后参考书目。这就需要学生上课学会做笔记,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于只抄教师黑板上写的东西,不会边听边记,课后没有教材可复习更是感到失去了依靠。虽然他们也努力适应我们的学生,但更多的要靠我们的学生去适应法国教师上课的方式。
提到该合作项目,不能不提另一个“关键人物”——合作项目的发起人之一,COLOMB教授。
COLOMB教授目前正在西语学院为法语系的三年级学生上广告学的课程,他说自己已经是第12次到中国了,他的“中国情结”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1986年起,他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他是法国最先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交流的学者之一,还出版了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1998年,COLOMB教授在法国认识了郑立华院长,与他一起合作开始了这个项目。
COLOMB教授非常看好这个合作项目。他认为,中法文化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希望更多对法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
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都认为,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项目提高了自己的法语水平,开拓了视野,学到更多法语以外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