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让谢睿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对于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比赛的脚步渐渐远离后,谢睿也就开始了她持续两个星期的英国之旅。
约谢睿的采访在下午两点,时间一到,那抹纤细的身影便准时出现了。当我们走过去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两支麦香奶茶。“好细心的女生!”我和搭档不禁心生感慨。
话题自然从英国的旅行开始。“那儿的课程比较简单,于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出去观光了,呵呵……”,师姐很亲切,一点都不像是在做采访的样子,相比之下,她更让我们觉得她在讲故事,讲异国的人、事、物。
“我们是住在苏格兰的爱丁堡,那是一个很纯朴的地方。街道很干净,也很有秩序。只要是红灯,你可以低着头过马路……”我们静静地听着师姐讲述她的英伦之旅,“他们很有意识地保护那些文物,只要是超过200年历史的,政府就会下令保护。”师姐说她自己会很注意细节,在她的“游记”里,我们的确能发现她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在中国坐bus,人们都喜欢坐在外面那一排,因为这样方便下车;但是在英国,人们会很自觉地坐到里面靠窗的座位。而且当里面的人要出来下车的时候,坐在外面那一排的人会主动站起来,让别人出去了才坐下,而很多中国人却习惯于仅把脚往外一挪。”师姐还说她在英国的第一天就迷路了3次。“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我只能靠hostess画给我的那张地图来找那间学校。我下了车,还是不知该怎么走,那里又人烟稀少,只好自己兜圈。后来终于发现有两个穿校服的女生从一个门进去了,于是我便跟着她们。天啊,那学校的门根本不能叫gate,最多只能叫door。”在采访师姐的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习语,就是在英国,人们一般都是说“knife and fork”,而不是“fork and knife”,这是谢睿的hostess告诉她的。
得知谢睿以前也曾经去过美国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便让她讲讲二者文化上的差异。“相比之下,美国更加开放些,也更容易沟通。”谢睿还想起她当初并不太愿意接受去美国学习,因为那时所听说的美国都是一些消极的方面。然而在她的旅美过程中,她发现其实美国人也对中国有着很深的误会,有些甚至还以为中国一直停留在清朝那个年代。也正是因为那次的美国之行,让她下定决心选择高级翻译的专业方向。“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打破隔膜。”谢睿如是说。
谢睿说她喜欢旅游,也喜欢摄影。“经过两次出国的学习,我懂得,没有经历过的事,我不会再轻易下结论。有经历,才会有经验,而经验有时候会帮助你发掘自己的潜力。”就连那3次迷路,她也看作是一次经验。
采访结束后,我们一起来到图书馆旁照相。谢睿笑起来很甜。我们相信,她的未来也一定会像她的笑容一样灿烂。
谢睿的部分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