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诈骗,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也无非只是程咬金式,我们也非常韵熟,但为何它还有“市场”呢?主要在于我们缺乏防骗常识。下面我处就近期在校园及周边发生的诈骗和敲诈案件来剖析、揭开骗子的“神秘面纱”。
一、6月2日晚两名青年(一男一女)向我校某同学求助,女青年称其父亲为外地某公司老板,两人今天刚到广州玩,现身无分文,银行卡又刚被ATM机吞掉,在广州又没有亲戚朋友,请求借用该同学的银行卡,让她父亲把钱汇到该同学的帐户上来获取他们的费用。该同学以其身上没有带银行卡,要回宿舍拿稳住了这两名骗子,遂后即到校保卫处报警。经我处对这2名嫌疑人的初步了解,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单有人民币几百元,且有港币几百元,各类银行卡十几张,名贵的假手机3部。
二、6月7日上午3名诈骗分子以推销净水器为名走进了我校一离休干部家。称其为某名牌净水器公司员工,该公司专为离退休干部免费安装净水器设备,但如果要使自来水能够直接饮用,就须购买其公司的净水器配套设备,每个优惠价490元。骗子在行骗期间还举例说明我校某位离休干部已购买了此产品,结果购买了3个,价值1470元。后该离休干部觉得其中有诈,立即报我处。经我处对这3名嫌疑人的初步了解,他们均为公安机关的“熟客”。
三、6月30日晚我校某教工驾驶小汽车在校正大门前面的马路边行驶时,突然一男青年骑着单车撞上来,并当场倒地,出现休克、口吐白沫等假症状,随后又有几名男青年冲上来,称为该男青年的朋友,向该教工索取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费用。该教工马上报校保卫处,经我处对这几名嫌疑人的初步了解,他们均为一伙,在这附近已以此方式敲诈多次。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骗子最大的筹码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进行招摇撞骗。其实,防骗非常简单,关键在于我们掌握骗子的惯用伎俩。在这里,保卫处将各种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及骗子的惯用伎俩归纳如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阅历浅、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诈骗。如以借用帐号为名骗取帐户上的款项、以次充好,恶意行骗、招聘为名,设置骗局、以假手机骗取真手机、假冒大学生骗取钱财、以赝品“文物”诈骗、网络诈骗等。
二、高校教职工、离退休干部群体
高校的教职工、离退休干部大多数致力于教学、艺术、科研工作,不太喜欢上街、逛商场,且其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社会上又简单得多,故其“识货”经验较少且图方便。狡猾的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对这一群体进行骗取钱财。如利用电话或发手机短信进行诈骗、以次充好,恶意行骗、刮刮乐彩券诈骗、送伪劣产品上门行骗等。
三、大学生家长群体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在外读书的子女非常关心,一有风吹草动,家长非常紧张。如何行骗呢?骗子看准了这一“市场行情”,假冒身份(如学校辅导员),恶意诈骗(如谎称某学生有急重病,急需一大笔钱治病)。此招是诈骗分子的惯用的伎俩,且“收获匪浅”,公安机关也经常抓获此类人员,但因其“利润”非常高,屡抓屡有。在这里,保卫处提醒各位同学,可与家长多沟通,合力防范诈骗分子。
四、其它伎俩
骗子也经常利用人们贪图便宜(共性)的特点进行诈骗,如以赝品“文物”诈骗、网络诈骗、以各种形式通知中奖、拾钱私分、兑换外币等方式行骗。
以上提到只是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其五花八门的诈骗招式,举不胜举,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知道一些防骗的基本知识,那么诈骗分子就会在我们面前露其丑陋的嘴脸。时值放假,正是大学生找暑期工的黄金时间,也正是诈骗分子招摇撞骗的“黄金时间”。在这里,保卫处提醒各位同学:谨防骗子。如遇到上述情况时要多问、多思、多察、多报,及时报校保卫处(36206999,24小时值班),以便于我们及时擒获骗子,减少受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