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网络,记者与远在苏格兰的劳家俊取得了联系。劳家俊是我校经贸学院00级学生,今年毕业后赴英国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爱丁堡Heriot-Watt大学。谈起当初为何选择出国留学,他说到:“也想过直接就业,但现在本科生越来越多了,选择出国除了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想换换环境,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那什么人最适合出国留学呢?他说到,“当然是自觉勤奋的同学, 如果想顺利拿到学位, 平时必须很用功。 其实文凭到哪里都不好拿, 而且在国外用的不是自己的母语,学习起来会更辛苦。另外要有乐天的性格,因为一人在外,遇到压力是常有的事,没有乐观的想法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里。”
●关于选校
很多有志于出国的同学对外国的学校和学科了解不多,劳家俊建议:“不一定要往大城市扎堆, 除非学的专业比较商业化 (如 marketing等)。而对于名校的选择,通常中国学生太注重综合排名,忽略了学科排名,其实应该以后者为先,当然综合排名不可以过低。”
●关于英语
在谈到英语水平对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的影响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词汇量少的话就算来到英国英语也不会进步很快, 因为别人要解释一样东西还是会用英语,所以词汇关一定要先过。有些人在国内考了托福/雅思, 达到学校录取要求的分数就以为自己可以了,其实不然,中国学生更应该加强听说能力训练,因为来这里之后, 别人判断你英语能力主要是通过与你面对面的交流。”
●关于教学
“我觉得跟中国的最大不同就是讲课时老师都是点到即止,课后有很多相关数据须自己去了解,还有很多作业要完成。”他还说到,在那里每个老师都很严谨,最近班里就出现中国学生由于语言不过关而被要求再回语言学校学习的情况。另外,课程排得很满,很多时候中午还得上课。
●关于前途
劳家俊介绍说,一读完书就回国的人不多。大多都想毕业后在当地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尤其今年苏格兰通过一条法例:05年后在苏格兰大学毕业的外国学生签证可以无条件延签两年),也有的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自己的计划是想在国外找份工作, 积累经验,之后去另一个国家多学习一种语言,暂时考虑学瑞典语,之后还是会选择回国。
●关于英国
“我来之前觉得英国是发达国家,物品应有尽有。 但来到之后才发觉货物的选择少得可怜(除了伦敦), 都几乎可以用物资短缺来形容了。”另外,中英文化的差异让劳家俊师兄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英国文化对我的最大影响是让我更懂得承诺的重要性,英国人不介意你‘say no’,但一旦你‘say yes ’,就必须认真履行你的承诺。”
劳家俊还谈了许多他在英国的经历以及广外校友的一些情况,但由于版面所限,只能选取以上这些供同学们参考,希望能对有留学意向的同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