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168期)脚踏实地 迎接新挑战──访西语学院院长郑立华

文字:雷洁贞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11-30 点击数: 分享至:

郑立华教授曾为我校77级法语系学生,88年到法国留学,获得巴黎第五大学博士学位。他一直担任法语教授、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法国刊物《法语在世界》和《消费与跨文化多学科研究》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博士生导师,今年荣升为西语学院院长。 一个周日的晚上9:30,西语学院院长办公室的灯如常地亮着,郑立华在加班工作之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任更重 道更远
  面对从副院长到院长这么一个角色的转换, 郑立华坦言责任更重了。他表示会继续发扬以前的优良传统,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教学氛围,今后几年的工作侧重点会偏向于对年轻老师的培养。他提到在认真执行学校下达的任务的同时,学院会在师资、教学等方面做好长远的规划,尤其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上,不断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难题,希望以此能更好地推动学院的发展。

  加强师资建设 培养西语生力军
  西语学院在今年11月6日成立了“青年老师论坛”。当天学院的青年老师已经开展了第一期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该论坛的设立很有意义,郑立华介绍道,目前学院很多老教师都退休了,青年老师成为了学院的教学主体,占全体教师人数的60%左右,但大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够强,加强对青年老师的培养关系到学院的未来,迫在眉睫。对青年教师高涨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团队精神,郑立华表示了称赞。
  同时郑立华也指出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整体来说,青年教师对科研缺乏紧迫感与危机感。再者整体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相对较低,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比例不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学院在两方面加强了对教师培养,一是教学培养,一是科研培养。郑立华认为,一位称职的老师应当把教学看作一份神圣的使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心职守,对国家、学生负责。他说到:“当一名教师,首先就必须教好书, 这是教师的定义本身所决定的,是不容讨价还价的事情。”至于科研培养,关键是要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激发青年老师的科研热情,新成立的“青年教师论坛”,就是以讲座、经验交流、专题讨论等形式培养青年老师的科研兴趣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郑立华提到学院一直尽量为老师提供到国内外大学进修或外出参加各种研讨会的机会。
 
  要在学科建设上多花心思
  郑立华提到,西语学院还存在着学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表示以后在学科建设上会多花心思。法语专业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现在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去年又增设了博士点;但其他专业发展相对缓慢。据介绍,西语学院刚引进一名博士生导师,强化科研的研究方向,以文学、跨文化学、双语词典学朝平衡的方向发展等措施使法语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学院将大力发展其他语种,努力把德语、俄语硕士点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并力争在2007年之前建立西班牙语硕士点。
  郑立华说,在奋斗的路上他一直这样激励自己:“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实在一点。只要不停下来,每天都在辛勤地努力, 每天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那么总有一天目标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