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体育发展,路在何方?”系列报道(2)
一间大学的体育发展如何,除了体现在大小体育竞技上外,更是体现在学校平时的体育锻炼氛围上。体育在大学校园里应较多地向全民健身的意义上倾斜。一个学校的体育氛围是浓是淡取决于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我校的体育氛围如何呢?其主客观原因及发展的方向又是什么呢?
我们眼中的体育氛围
每天下午五六点钟是塑胶足球场最热闹的时候。跑步、踢球、打羽毛球,甚至到了晚上八九点钟还有人在跑步。而篮球场、羽毛球场、云山网球俱乐部的火爆更是不言而喻。

操场边的一小片空地也成了羽毛球场
“广外的体育气氛还是不错的。”其实,大部分的被访的师生都深有同感。无论是平时师生们挤满运动场锻炼的情景还是体育协会开展的各种活动来看,我校的体育锻炼氛围也并不是外人看来的较差。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每年各学院都举行了大量的体育比赛。据各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长介绍,每年的“广外杯”和“新生杯”的人气都非常旺。“让同学们参加得开心,锻炼到身体,又体会到团队精神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交流学院的体育部长陈昕宇说。
“其实很多女同学都是很少运动的,有时连一个星期一节的体育课也逃课,那就更不用说平时的锻炼了。”交流学院的一位女同学讲到了这现实的问题。其实,从非典、食物中毒等事件中不少女生身体素质差而“中招”,大多是与她们平时较少的运动有关。“很多男生都是只顾着在宿舍里打机而极少运动的。”法学院的林同学认为,其实他们不是没时间运动,而是不会把时间放在体育上。
相对于学生,老师们的体育锻炼也是“不甘示弱”,不但在运动场、羽毛球场等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外,每年的教师体育节等教师类的运动比赛更是得到了老师们的踊跃参加,“很多老师都是体育健将哦。”一位酷爱打羽毛球的老师笑着对记者说。
体育协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体育协会也是一个非常能锻炼人的地方,它把不同的体育爱好者召集在了一起,给他们学习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分担了举办部分体育比赛的任务。我校的体育协会只有十来个,但它们中不乏优秀者,有些在广州各大高校已有一定知名度。

乒乓球协会经常举行训练比赛
足球协会由几年前的辅助性团体发展起来的一支有生命的力量,由该协会协办的“新生杯”、“广外杯”足球赛不但在全校打响了名堂,对于选拔我校优秀的足球人才,培育校园足球文化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篮球协会虽是一个年轻的社体,但早以组织裁判培训而闻名,年轻的它也成为了“十优社团”之一,对我校体育运动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成立于1985年的广袤园武术协会代代相传,言传身教,武协人一起同甘共苦,整个武协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此外,定向越野协会、自行车运动协会等“新兴协会”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新新人类”的欢迎。正如羽毛球协会的副会长张同学所说,体育协会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只在场地和运动机会上的提供,同时,为会员提供技术和友谊上的交流也是体育协会的最大作用。
可以说,体育协会是我校的体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中坚力量”。
困难重重 主客观参半
被访者普遍都认为,我校的体育氛围基本呈现发展态势,尤其表现在课余时间的自主运动积极性上。但体育普及性仍不够高,学校宣传力度也不够,热爱健身的小苏说,进入大学一年才知道原来十三栋楼下有个健身房。英文学院的一位同学抱怨说学生往往会由于不了解课程内容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体育部的黄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体育选课制度僵硬,使有的同学由于人员爆满被调配到其他项目,从而打击积极性;有一些课程例如羽毛球等由于没有专门的老师而没有开设,也减少了学生可选择的课程。也有不少同学反映课外活动器材借用手续繁琐。
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可以说是最为必要的客观因素。运动场地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资源太少严重“打击”了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少体育协会的会长都认为,场地少绝对是与活动较少成正比的。一些特招生更是表示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千万别进啊!不然什么时候才会再轮到我们”(设计对白)
除了场地等客观原因外,不少同学都认同个人主观的原因较大,学生本身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常说自己是因为没有时间才不锻炼。也有同学更认为女生多男生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关注体育就是关注健康。”校队的林同学一中的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平时的锻炼都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时间是有的,只是看你放在哪里。几乎每年都有参加大大小小体育活动的他说由于常运动甚至连一次感冒都没有,“因为我把时间放在了体育里,节省了不少生病的时间嘛。”
作为“民间组织”的各种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一些协会表示,在社联刚刚成立,办事效率太低,活动开展的申报审批程序繁琐,从而增加了开展活动的障碍。社团宣传力度不够、资料会费不足、训练场地太少有时要和老师争用场地而发生冲突等更是长期存在。球类协会的有些会员更是因无场地训练而失去了打球的兴趣。除了硬件设施外,软件设施也不容忽视。例如羽协,由于我校缺乏专门的羽毛球老师,学员训练时会缺乏一些正确的指导。
各方意见 汇成改革之江河
学校应充分了解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加大体育投资力度,在相应制度上据实际情况放宽条件。篮协的会长建议,应给予社团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如开设“体育节”发挥体协普及性高的优势。
排协会长则希望,学校有政策扶持,比如加学分,给适当的奖励,资金方面给予帮助,提供“工作室”,建多些体育场地,提供体育器材,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也有人认为应多开设从学生需求出发的特色体育培训班。
一些同学希望能增加多一些体育项目,加强校际间的交流,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其他学校的体育气氛,从而提高在体育方面的兴趣。
体育部的黄老师建议,开展休闲体育,放松身心强身健体,使之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需要。从学生需求出发,注重体育多元化,趣味性,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性。

卢元镇:学生体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增强学生体质(图片来源 新浪网)
记者还为此采访了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元镇。谈到目前学生体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卢教授认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抓好学生的体质状况,目前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如果得不到改善,会对中国的发展不好。”
卢教授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有一套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体育活动应该为学生的休闲和娱乐服务。现在已经进入到休闲时代,学生应该建立起运动观、休闲观和娱乐观。现在的体育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应该通过休闲和娱乐来达到增强体质。当分析到我校体育现状时,他讲到由于广外是一所涉外型的院校,其学生对美的追求会较多,但往往忽视身体,且追求的不是健康的美。他认为真正的美并不是形体美、毛发美,而是姿态美、动作美,他反对人为造作的美,提倡自然、健康、朴实的美。
相关链接:“广外体育发展,路在何方?”系列报道(1)——从男足校队看竞技体育优劣势
场地设施、体育特招生可以说是制约我校体育发展最为关键的客观条件,专题的第三篇会着重分析一下这一发展的桎梏,敬请留意。
本专题采写:张小莹 曾观红 张婵 王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