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新闻网校园版《周五特稿》栏目从去年11月开始创办,到现在已经做了10期。它以贴近学生生活、追踪校园热点、报道客观深入而见长,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和关注。当我们重温这一篇篇习作时,不禁会想到品牌的打造者—校园版的编辑记者们。
现任新闻社社长钱科宝是《周五特稿》栏目创办人。“去年11月份,新闻社进行编辑队伍调整,我由要闻版转至校园版。在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并保证校园版的正常运作之后,创新成了我的首要目标。当时校园版有记者20名,编辑2名,主要负责校报四版与新闻网校园版的策划与采写;校报以编辑策划的专题报道为主,新闻网以各跟线记者采写的动态新闻为主。动态新闻虽然快而新,但深度不够,因此创办一个包涵较大信息量、又有深度的栏目的想法浮出水面。这是《周五特稿》栏目形成的背景。可以说,它的出炉是新闻网‘思想性、新闻性、互动性’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22名采编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周五特稿》栏目以‘最近距离地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反映客观现实’为目标,服务师生,以一个个专题的形式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罗丹是新闻社记者队伍中的元老,作为《周五特稿》栏目小组组长,她坦言:“做《周五特稿》栏目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特稿不像一般的稿,它更多的是对一个小组齐心协力的要求,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你必须和许多的人交流讨论,达到思想统一。同时做特稿又是愉悦的,当你看见自己做出的新闻报道受人欢迎的时候,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在这种回报中你只能思索如何把下次特稿做得更好。”
刘烨在小组讨论和采访中是活跃分子,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每做一期《周五特稿》,就像在玩一个扮演侦探的游戏。专题是案件,委托人是新闻网,不断搜寻‘人证物证’,紧张有趣还要有'结案'时间。而且,特稿是一组合力完成,一大伙人合力为了一个专题努力工作的感觉甚是有趣。总之,I like this game!”
爱思考、谦虚是新闻社最具新闻敏锐感的记者冯明媚的特点。她说:“我第一次开始写这样的新闻时并没有什么经验。因为它既要有贴近性又要有深度。作为一个大二新闻系的学生,其实我的经验比较欠缺。采写《周五特稿》锻炼了我对一个新闻事件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但是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通过专业学习来了解这样的报道应该如何去完善。”
作为《周五特稿》栏目创办人,钱科宝也认真地指出了特稿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篇幅过长,阅读费力;形式单调,良莠不齐;小组作业,工作不均;更主要的是题材挖掘的难度不断加大等等。
新学期伊始,新闻社又做了一次调整,副社长王帅调到校园版,接手《周五特稿》栏目工作。自信稳重的她对记者说:“现在我的初步设想是,继承以前的传统,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把文章写得更深入、全面,同时要有新的进展,在原有基础上,将视野进一步打开,我想经过编辑和记者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做得到。”
钱科宝寄语《周五特稿》栏目:让一个栏目长盛不衰且历久弥新,需要采编人员的集体智慧和不断创新,同时还要在报道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进一步贴近读者,把每一个选题做精、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