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日晚,参与我校干部公开选聘的校外专家学者就“选聘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热烈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于人数众多,讨论分别在行政楼第二和第三会议室进行。

讨论会现场
在讨论正式进行之前,主持人宣布了讨论规则。按照所发材料的要求,讨论共分为三部分进行:应聘者首先需要在列出的领导干部具备的13项素质中选择两项最重要的和两项相对次要的进行5分钟的个人陈述;然后进入第二部分——小组交叉辩论,引导小组其他成员就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更改第一部分中阐述的个人意见,总时间为40分钟;最后,应聘者需要对本次讨论进行小结,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在第一部分的进程中,各位应聘者各抒已见。有的人表示,领导自身要学术造诣高深,这样才有利于树立领导的权威,同时还能借助这种权威吸引同行业中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有人就表示,二级学院的院长必须是管理专家,要善于经营,培养好自己的团队;也有人提出,领导要知人善任,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团队成员都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人心齐泰山移;有的人引用“国外知名商学院的院长是政治家、学问家、企业家”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意见。
第二部分是本次讨论的重点。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就不同意见进行了反驳,比如一些人提出,领导者自身的学术不需要造诣很深,只要他管理到位、能够吸引造诣高深的专家来教学就好,同时用汉帝刘邦旗下张良、韩信和萧何的典故来证实自己的看法;有些人就坚持,领导应该是学术造诣和高明管理者的结合,这样既能服人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自己的团队。在讨论中,因为不限定个人发言的时间和次数,讨论者大都珍惜机会,与其他成员,尤其是针对和自身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些人在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之后,完善了自己在第一部分中的观点。在最后的每人3分钟总结陈述中,绝大多数的人就主要问题达到了共识,明确了领导者应该是学术造诣深管理能力强两者的结合。
许国彬副书记是现场评委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为了让应聘者更好的展示自己。“无领导小组讨论,客观上就要求应聘者学会把握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与他人机会,过分积极不妥,过分沉默了更不妥。评委在旁边做观众,就可以基本洞察每个人的能力,看看他是否适合做领导。”
他说,13项能力都很重要,而每个人对13条的理解有差别,这就更加需要大家去讨论,在讨论中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的成熟。“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在讨论中使事物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白。应该说,作为一个二级学院的领导,是需要学术造诣和管理能力兼有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学校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