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来,经贸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和东语学院的日语、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正“摩拳擦掌”,一起准备接受第四批省级名牌专业的评估,为了让大家对金融学专业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记者采访了经贸学院的有关领导及金融学专业的负责人。
记者:金融学专业是经贸学院的优势专业之一,您认为她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院领导:首先,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我们学院要培养的是‘主体突出,两翼丰满’的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经贸人才。主体突出——专业基础要扎实,两翼丰满——外语交际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强。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强化了英语课时,同时突出专业课的国际化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受到我们高度重视的。目前我们的金融学专业已经拥有两个省级校外实习基地:广交会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次,雄厚的师资队伍,突出的科研业绩是我们的又一优势。我们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博士11人,并且年轻化特征明显。近两年来,我们的金融学专业公开发表论文189篇,承担科研项目57项。另外,我们还有突出的专业品牌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等各方面的优势。
记者:提到师资力量,据我所知,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都是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的,您能具体说说这方面的信息吗?
金融系主任:我们学院的确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专家,这是勿庸至疑的。邵学言教授在国际金融和出口信贷的研究领域上具有较强的学术地位,曾主持该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他提出的《构建完善的支持与保障体系,推动广东企业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提案,得到了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刘巍教授是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国际金融学科的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沈伯明教授是我国到WTO总部工作的第一位高级访问学者,省政府高级顾问。另外还有多名教师多次参加省政府、省政协及各厅局组织的专题调研活动和地方企业的规划论证会,作为企业的业务顾问和诉讼代理人,为企业出谋划策,等等。
记者:作为一名金融学专业教师,您认为广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呢?
金融系主任:我们的学生,都是本科第一批的录取生,生源素质高。本科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基本的金融工具操作能力、以及突出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这些都是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的。当然,这些是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分不开的。
记者:去年6月份,经贸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式被授牌为省级名牌专业,她的成功是否为本次的申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学院领导:当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扬的地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我们全院上下团结协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归纳突出办学特色。团队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
记者:我们真诚祝愿金融学专业顺利通过评估!
附:金融学专业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从1995年建立并招生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涉外型金融人才1000多人。经过十几年的长期建设和不懈努力,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03年本专业点被评为省属重点高校建设和改革专业(我校共有两个专业获此殊荣),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和《公司理财》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金融学专业必修课《国际贸易实务》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为本专业点的顺利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专业包括国际金融、证券与期货和保险学三个课程模块。将服务方向定位在“立足广东,辐射华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旨在为全国特别是广东的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
金融专业共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博士12人,有12位教师曾在国(境)外学习、访问和进修。并且4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71% 以上。近4年来有省部级先进教师4人,校级先进教师7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人,校级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2人。近4年来,本专业取得了辉煌的科研业绩,公开发表论文222篇;核心期刊比例为75%,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5项。自2002年开始招收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方向的研究生,形成了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证券、金融机构管理和金融制度及其设计4个特色明显而又稳定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