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第十二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在我校举办。本届大会共邀请了18位国内外著名法律语言学家和国际知名学者作大会发言,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法律语言学专家学者和法律执业者参会,其中,境外代表达70人,超过半数,是我校迄今举办的以国(境)外专家学者为参会主体的国际会议。大会的成功举办在语言学届和司法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大会闭幕后,围绕大会为何选择广外、大会有何亮点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第十二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组委会主要负责人袁传有。
开幕式现场
记者:袁教授,大会圆满闭幕了,能说一下您此时的感受吗?
袁传有:兴奋,如释重负,但同时感到愧疚。兴奋的是看到每位代表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成功了!愧疚的是对不起家人,一年半来,我很少陪伴家人,没有节假日和周末。所以在闭幕式上,协会新任主席和卸任主席多次的“Thank you”和送上的珍贵影集给我时难掩激动情绪,道出“为会议成功,减重7公斤,值!”的肺腑之言。刚才在读协会给我的感谢信时,转身看到大屏幕停留在我和我爱人的照片,听到卸任主席Ed Finegan动情地说把我还给我爱人时,我感到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记:请您谈谈为什么这次会议会在广外举办?
袁:首先,是我们的积极申办打动了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AFL)的执行委员会。两年前在墨西哥会议上,我当选为该执委会唯一亚洲代表(Ordinary Member)并口头提出承办下届会议的意愿。我向大学回报后,得到主要领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
广东电视台FACETIME节目录制现场
其次,是我们广外在此研究领域的实力。正像前天我在参与广东电视台FACETIME节目录制时所讲,广外拥有一支强大的法律英语和法律语言学教学和科研团队,依托于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和校级重点文科基地——商务与法律话语研究中心和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其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是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的会长单位,引领中国法律语言学的发展。有这样的实力,人家才敢把承办权交给你。我们没有让协会失望。
记:您作为大会组委会的主要负责人,请您说说本届大会有哪些亮点?
袁:本届大会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日后认真总结。简要地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可以用几个“第一次”来概括:
第一、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规模较大,邀请专家众多,日程紧凑,中外学者交流互动密集,学术含金量充盈。
国外代表首次走进中国法院
第二、第一次走进中国法院,观摩中国涉外案件庭审,并听取中国法官作大会发言,介绍中国司法(庭审)制度沿革和改革,让国外参会人员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法庭和司法公开。学界与司法业界互动频繁,促进相互了解和融合。
第三、第一次接受省级电视台采访,并录制电视访谈节目,向全球播放,也是该电视栏目FACETIME首次学术访谈,将法律语言学介绍给世界各国观众。
第四、广外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国际会议,得到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仲伟合第一时间会见了协会主席,表示学校大力支持,校党委副书记陈建平致欢迎词,副校长刘建达出席欢迎晚宴并致辞,副校长石佑启(法学教授)作大会发言,介绍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重点介绍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的重要理念,让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法治”耳目一新。
此外,推出广外的本土理论和研究也是本次大会的又一亮点,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了杜金榜教授提出的“法律语篇信息理论”和袁传有教授从事的“多模态普法话语研究”新领域,充分展示了法律翻译和法庭口译的团队实力,以及我校博硕士研究生的优秀科研潜力。
IAFL主席E.Finegan深情拥抱袁传有 感谢他为大会的辛勤付出
记: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有没有一些不足或缺憾呢?
袁:确实还有些缺憾,如我们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解决法律和司法领域的实质问题。会议期间,有一位广州市公安局的兰警官,听了第一天上午的分组发言后,跟我说:“你们的研究与我们的实践太脱节,研究那些细微的字词对我们用处不大”。我说我们确实想了解公安到底遇到什么样的语言问题,并约会后座谈。他坚持听完了后面的所有发言,对我说:“你们的研究还是有意义的,对我们的工作有不小的启发。”法院开始关注法律语言学,但仅限于法律翻译和法庭口译,经过交流,法官意识到语言在案件审理和判决中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我们今后要加大学界与公检法司实务界的交流和合作,让研究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司法实践。我们还任重道远。希望此届大会能开创法律语言学的新纪元。
IAFL 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