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援疆故事】苏显炎:“人生就是一场经历”

文字:林紫晴 聂国娜 冯震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梁玲华 何乐舒 发布时间:2016-06-05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援疆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从2014年至2015年,先后选派了苏显炎、周鹏、阎茹和王栋四位优秀青年干部教师参加援疆挂职工作。一两年来,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奉献青春,挥洒热血;在辽阔的热土上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本网特别推出【援疆故事】系列报道,记录我校四位青年干部教师在疆的不一样的奋斗故事和逐梦历程。

 

 

没有人能够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生命的宽度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懂得这一点,我校英语教育学院教师苏显炎,选择前往新疆喀什大学支教三年,在他看来,5300多公里的距离,1200多米的海拔,1000多个日夜,为他拓宽了人生的宽度,所历经的挑战,所播洒的汗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苏显炎在新疆

奔赴5300公里外的远方

“人生在世不能只想到自己,在需要奉献的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接到英语教育学院书记林绍雄的电话,得知援疆项目发布,苏显炎的耳边又响起了这句常常用于激励自己的话。于是,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怀揣着人民教师的初心,他萌生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到新疆喀什开展为期三年的支教之旅。

东南到西北,沿海到内陆,丘陵到高原,这5300多公里直线距离的两端,牵着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广州与喀什。虽知高原风光有其独特的壮丽,高原生活有其别样的滋味,但并非每个有意愿援疆的人都有勇气面对由这些变化带来的困难。然而,一向做事注重感受过程的苏显炎,却对这些“困难”心驰神往,他始终相信“人生就是一场场经历的累积”,所经历的不同越多,人生就越丰盛。

苏显炎乐观的心态化解了对新疆生活难以适应的种种顾虑,待援疆的想法在心中酝酿成熟,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八十岁高龄的双亲,不但不似其他人那样万般阻挠,反而十分开明地鼓励儿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外读研归来的女儿,尊重父亲的选择,并为父亲的行为感到自豪;兄弟姐妹也对苏显炎的想法表示支持。“在援疆这条路的开始,家庭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苏显炎为家人的理解感到感动与骄傲。


苏显炎拥有乐观的心态

迎接海拔1289米上的挑战

“不管黑夜怎么长,白昼总会到来”,莎翁在《麦克白》中的这句话也符合苏显炎的心境。因此,当苏显炎初到喀什,望着辽阔的沙漠时,“虽然从满眼绿色到一片苍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心理落差特别大,但是一想到只有快点适应才能更好投入教学当中,似乎眼前的变化也像沙漠一样平坦了”。

尽管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对在武汉和广州生活多年的苏显炎来说,喀什条件的艰苦,依然超出想象。苏显炎刚到喀什的时候恰是冬春之交,环境干燥异常,加上屋内经常开着暖气,牙痛和流鼻血同时发作。好不容易过了两个月,不适感才慢慢消散。另外,被当地人称作“下土”的沙尘暴天气经常袭击喀什地区,“经常在一大早去教室途中遇到,那场景的确蛮恐怖”,苏显炎苦笑着评价道。

地理环境的变化已是挑战性十足,苏显炎还要面对一成不变的面食和新疆人民爱吃辣的习惯。几十年来的饮食习惯实在难以改变,苏显炎想到了新对策——他和几位同是来自广州的其他援疆教师“开小灶”,在宿舍里“自给自足”。

当生活安顿下来后,教学上的变化又成了新的挑战。苏显炎说:“学校要求每一节课结束后都要上交教案,教案必须十分详尽。喀什大学的上课时间也比较长,站着上几个小时的课,这导致的静脉曲张也是够戗。但总体而言,要适应这边的英语教育情况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英语教学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勤奋努力的新疆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营造出热情的学习气氛,这让苏显炎有很大惊喜,也正因为这一点,苏显炎总是心系学生,为他们争取每一个能展现光芒的机会。去年,外研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通知下达,喀什大学将在校内举行比赛,选拔出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当时,苏显炎班上有一位英语口语能力很强的学生,因为没有看到初赛通知而错失了机会。苏显炎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地联系了组委会,为这位学生争取了一场“一个人的初赛”,学生没有辜负苏显炎的期望,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预赛。在为那些决赛而努力的日子里,苏显炎常常和这位学生在一起,为他的演讲稿提供修改意见,教授他演讲技巧。最终,这位学生成为了外研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喀什大学选拨赛的冠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位学生对英语的信心不断增强,下定决心走上考研路,继续深造英语。在采访过程中,苏显炎对于“伯乐说”表示不敢当,“很多时候我都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而朋友之间,就应该为对方做最好的着想。”

随着时间推移,工作与生活上的挑战渐渐转变成乐趣,但思乡之苦却未必能轻而易举地消除。由于距离太遥远,苏显炎只能在一年两次的探亲假期中归家,平时想念家人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与家人联系。虽然,思乡之苦不可消除,但能为西部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为人之道,苏显炎仍无悔自己的选择。


新疆的学生给了苏显炎不少惊喜

浇灌400多个日夜

“没有什么事情能称得上最有成就感,但很多小事都可以让我有成就感。”援疆的日子已过半,这段日子里发生的细细碎碎的事情,就像在播放电影片段一样,在苏显炎的脑海里划过。让他成就感满满的时刻,发生在曾经教过的学生告诉他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发生在他知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还获得了冠军的时候;发生在他收到学生们写满祝福的明信片的时候……这一点一滴的成就感,堆积起来,成为苏显炎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开心教学的支柱之一。

与新疆师生建立友谊也让苏显炎成就感满满。“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对这里的工作不太熟悉,当地的新疆老师会主动把他们的教案给我参考,也会帮助我尽快融入当地生活。”从最初的陌生到慢慢接触后,苏显炎现在会常常与同事们相约,有时候去钓钓鱼,有时候去打打羽毛球。心思细腻如苏显炎,还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物质上的补贴,并把学生当作朋友,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互相成长的过程。”苏显炎说道。

这将近两年半的援疆生活让苏显炎收获满满——他把自己专业知识教给了新疆的孩子,而新疆的教书生活让他有了不一样的为师体验。苏显炎说:“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相通的。我可以把我在广外的教学经验运用在这里,同样地,回去之后,我也会把在这里学到的,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一件件“小事”让苏显炎成就感满满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这是采访过程中苏显炎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在援疆的日子里,苦也化作甜。苏显炎说:“在经历过后,很多事情会越看越透,所以不要怕困难,重要的是你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事情,要给自己机会去接受挑战,锻炼自己。”

勇者无疆,大爱无疆,于是援疆者无疆。